探射燈:弱勢守護天使 施麗珊愈戰愈勇

當小朋友成為胡椒噴霧下的犧牲品,卻被保安局局長李少光說成是「抗辯鬥爭的武器」,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直斥李侮辱小朋友。在九十年代起,施麗珊曾多次率領小朋友或新移民上街,站在前線為他們爭取福利,雖然她坦言社會分化愈來愈嚴重,距離公平的理想景況愈來愈遠,但因為自己曾經是新移民,感同身受,令她更懂得尊重弱勢社群,並深信行動加信念,可以改變現狀。一份堅持,令這位天使十六年來幫助社會最弱勢的一群,無怨無悔。

早前反預算案遊行演變成警民衝突,李少光稱示威者利用小朋友作為抗爭武器;施麗珊有感而發地表示,早年組織小朋友遊行示威,偶然會有人來指她利用小朋友。例如○六年,社區組織協會在深水埗街頭舉辦「消除兒童貧窮簽名運動」,就有人踩場搶咪,喝罵小朋友「要納稅人供養」、「注定一世捱窮」,她說:「佢哋係侮辱緊家長同小朋友,小朋友都有自己想法!」

施麗珊說話率直,直指曾接觸逾千宗小朋友個案,意識到小朋友亦有權表達自己意見,只要行動前提醒他們有心理預備,必要時可安排他們提早離開。她尊重小朋友,同時更尊重社會上弱勢一群。

在社區組織協會當幹事十六年的施麗珊,主要關注籠屋、新移民和貧窮兒童,化身成社會被忽視團體的代表,公開為他們發聲。

九七年居港權爭議期間,施麗珊發動不少社會行動,引起各界關注,名聲亦不脛而走。她坦言,多年扶貧工作,對於無動於衷的政府,不諱言有感覺「好灰」的時候,但一晚即逝。

「通常瞓醒一覺就唔記得,見到社會人士普遍觀念有改變,(香港)仍然有希望嘅。人有時會行彎路,咪擺低一陣再試過。永遠不放棄,努力就不會白費!」施麗珊搖身一變成為社署代言人,宣傳「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她身上很難找到負面情緒。

一份耐性 堅持扶貧工作

問她如何堅持同一份工作做足十六年,她說自己有耐性,事實上,記者與她到福全街受重建影響的舊樓探訪,其中一名聾耳伯伯獨自居於板間房內,她在門外不停打電話、拍門都無人應,行經的街坊、來見識的學生和記者都放棄,她仍然出盡力拍門,又蹲在門縫外大叫,十多分鐘仍不離開。

這鍥而不捨的態度與她成長經歷有關,她小學由內地來港,一家四口住板間房,從一個連ABC都不懂的新移民,每晚不停背書。至大學畢業當社工,進入出名吃力不討好的社區組織協會,每天工作朝十晚十,連星期日都要見街坊,期間卻可以完成碩士課程。無論環境多惡劣,她都堅持下去。

助籠屋居民 忌拖得太久

而她最「心噏」的是,至今仍有不少籠屋居民,長年累月困在狹小環境中,「一個人在太惡劣的環境下太久,就會磨蝕意志、對自己無希望,要盡快解決問題,不能拖太久!」

到舊樓探訪期間,逢人都被她叫去開會討論賠償問題,她跟記者談起每人的苦衷,會提醒街坊申請這樣、聯絡那個,彷彿比受助人還「給力」。她深信,信念加行動,就可以改變環境,即使她眼見社會分化大,市民質素參差,社會仍未和諧,所以她不會停下腳步,「我覺得自己做得未夠好,好多case未做完呀!」她笑說。

圖:甘偉倫、馮溢華/文:陳詠恩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