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不但涉及廣泛而龐大的利益,而且結構非常複雜。你說「住宅」不是投資產品,這肯定是不對的;但說它完全是投資產品,又不符合現實。
事實上,股票大升特升時,我們不會見到有人示威抗議。過去一年,股市迎來大升浪,雖然不見得人人買了股票,但也不見有人怨政府「不壓抑股價」。和生活有多一點關係的黃金也是升完又升,但同樣見不到有人抱怨。唯獨是房價上升,無論香港、內地,都是怨聲載道,連中央領導人也三令五申。很明顯,住宅是一種很特別的東西,它結合了生活必需品和投資產品的性質,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交代解釋清楚的。
面對現時的情況,我們不需要由盤古初開討論到現在。其實,從港英政府到後來的特區政府,土地和房屋政策一直在演變,因為政策的出發點和基礎不盡相同。
到了現屆政府,亦由最初的完全撒手不管,到後來迫於無奈改口風。以前,政府一味強調自由市場,認為樓價必定有高與低之分,因為每一個成交價都是市場的合理價格,和政府無關;及至最近一年,政府的立場終於有變,一再關注樓價走勢,並且認為政府的供地政策對現時的高樓價有一定的責任。在社會各界一逼再逼之下,政府才有每年兩萬個單位建屋量的承諾。
因此,以前的不必追究,一筆勾銷,就由政府承諾兩萬個單位建屋量作為起點和基礎。這是最新的共識,是一致的立場,政府應該對這個共識、這個立場負上政治責任,不能只講不做,或者一句做不到就算數。最低層次的政治問責,就是起碼需要回應、需要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