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今年接獲私家醫院呈報的嚴重醫療事故增至十宗,最新一宗個案上周發生。一名懷孕約三十七周的本地孕婦本月五日順產誕下一名男嬰,出生時身體狀況正常,但到第三日男嬰飲奶後突然死亡,死因仍有待查證,個案現交死因裁判官跟進。衞生署上周三接到醫院呈報此個案,但沒有向外公布此事及涉事私院名稱,據本報獲悉,事件由仁安醫院呈報。
仁安醫院院長李繼堯答覆本報查詢時對事件不置可否,認為該類個案應由衞生署公布。據了解,男嬰「差幾日就足月」,出生時重六磅多,本月五日經自然分娩順利出生。男嬰的母親接受產檢時,胎兒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嬰兒出生時的身體狀況亦正常,毋須「瞓氧氣箱」或特別護理。事發時,男嬰飲奶後接受例行電腦監察,了解其呼吸和心跳有否異常,護士突聽到電腦系統警報響起,趕到該男嬰病床時,發現他呼吸和心跳轉弱,急召喚兒科醫生到場為男嬰急救,但男嬰經一小時搶救後死亡。至於男嬰的母親,上周經已出院。
消息指,由於醫院「完全唔知點解」該名健康狀況正常的男嬰突然死亡,故將個案呈報衞生署,而醫院已收集該男嬰的血液樣本等,了解他是否有先天缺陷、遺傳病或感染等問題導致夭折,再將結果通知男嬰家人。據悉,男嬰的X光片顯示肺部「好清」,沒有將奶誤吞入肺徵狀,脊髓檢驗也沒有異常,顯示腦部沒有受影響,現正等待種菌結果,醫院希望找出男嬰死亡原因。
衞生署表示,初步調查沒有證據顯示醫院有違規情況。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出,嬰兒出生後數日內死亡情況並非罕見,以本港每年八萬多名出生嬰兒中,可能有一至兩宗個案。他相信,嬰兒出生後短時間死亡主要有三大原因,包括嬰兒出生過程中,感染母親陰道內的乙型鏈球菌;嬰兒患有新陳代謝疾病,透過吃奶接觸蛋白質,數日後發病;以及嬰兒出現先天性心律問題。
他稱,初生嬰兒出現這些疾病都沒有明顯病徵,即使最常見的乙型鏈球菌感染,也未必有徵狀,醫生只從驗血中發現發炎指數偏高,處方抗生素治療,故不少嬰兒夭折在事前都沒有先兆,需要透過解剖確定死因。
衞生署今年接獲的十宗私家醫院呈報嚴重事故中,另外與孕婦分娩有關的事故有三宗,餘下有三宗涉及足月嬰兒出生七日內死亡或嚴重受傷、兩宗屬於手術事故、一宗在手術期間遺留物料在病人體內。
記者陳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