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一減一等於零,對地球造成了幾多破壞,就應做相應措施補償。碳排放亦如斯,無論是個人、團體、公司或公開活動,都無可避免消耗能源,產生溫室效應氣體,這些碳排放,其實都可以透過購買「碳匯」捐助一些環保工作彌補,一加一減下達致碳中和。善有善報,代地球向他們說聲「多謝」。

記者陳詠恩

有人說碳匯(Carbon Credit)恍如「贖罪券」。低碳亞洲董事總經理梁詠雩解釋,購買碳匯前,買家要先進行「MRO」──即計算(Measure)碳排放,減少(Reduce)碳排放,最後才以捐獻彌補(Offset)對地球的破壞,「祈禱都可以贖罪,但買碳匯前要經過審計同減碳,碳匯實際同具體好多!」

耗電、使用交通工具、用水等都會排放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碳排放即是將對地球的破壞量化。梁指出,個別活動、機構、產品生產過程、大廈和城市都可以根據國際標準計算碳排放,再實施減碳方案,如節能應用、再生能源應用和改變耗電習慣等,在活動後,一些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就可以購買同等價值的碳匯抵銷,令活動達到碳中和。

「集資」保護地球

碳匯就如「集資」保護地球,現時碳匯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用作發展再生能源,如建設風力發電設施、開發太陽能技術等;其次是資源保育,如四川大渡河造林局的「熊貓碳匯」就為減少熊貓保護區附近樹林伐木。市面上的碳匯大部分投資於內地,價格會隨油價波動,而選購有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或國際學術聯盟認證的碳匯,就可保證捐款用得其所。

「歐美其實已經好受落,估計一、兩年後香港會愈來愈多人買碳匯。」梁說。隨着社會對碳排放敏感度提高,購買碳匯的單位更廣泛,例如本地酒店、剛過去的環保博覽,還有演唱會和私人宴會等,均已達到碳中和。每名港人年均碳排放達六噸,你會否為自己對地球的破壞贖罪呢?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