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市民反對搞蝕本亞運

繼十年前香港申辦○六年亞洲運動會失敗後,政府決定捲土重來,計劃申辦二○二三年亞運會,預料耗費近四百五十億元公帑,惟門票收入及可量化的經濟收益最多僅十四億元,舉辦亞運可謂「明蝕」。「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不贊成政府申辦亞運,認為辦亞運物非所值,造成勞民傷財,又認為政府花公帑搞形象工程,不如將錢用於迫切的民生問題及直接將資源投放在體育事業會更實際。

民政事務局就申辦二○二三年亞運會發表諮詢文件,並展開六周的公眾諮詢工作,根據當局初步的財務估算顯示,需要投入的直接及非直接開支高達近四百五十億元,其中直接開支及直接營運開支涉共一百三十七億至一百四十五億元,包括提升現有體育館配套設施。另外三百億元則用於興建屆時為亞運會主場館的啟德多用途體育館,以及各區運動場,但當局表明有關項目因早已規劃,故並未列入申辦開支中。而亞運帶來的門票收入及可量化經濟收益最多僅十四億元。

欠經濟效益 更憂超支

不過,上述數字還未計算通脹和經常出現的工程超支等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三月亦發表文章,質疑各大型體育賽事為主辦國帶來的經濟效益,結論是無論是舉辦大小型賽事多數超支收場,如雅典奧運超支十倍埋單;北京奧運則超支二十五倍;○五年澳門東亞運動會亦超支五成,故香港辦亞運會否嚴重超支亦成為憂慮。除了勞民傷財,當局舉辦亞運的能力也惹人質疑,回顧政府近年舉辦大型運動會的成績,如○八年協辦奧運馬術賽只是不過不失,去年的東亞運則是亂象叢生,售票混亂,場館爛尾兼而有之。

搞形象工程 自尋煩惱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於上星期四至六以街頭問卷及電話形式,成功訪問共二百七十五名十八歲或以上市民,結果顯示,六成三受訪者不贊成政府申辦亞運;僅兩成一贊成。四成四受訪者認為,如果香港辦亞運會面對最大困難是地方及設施不足;兩成二稱是將來要面對大量場地管理及保安問題;兩成一擔心經驗不足甩漏多。

舉辦亞運總成本涉及四百多億元,但經濟收益僅十四億元,三成八受訪者直指物非所值;兩成四擔心政府低估成本;兩成一批評當局無以市民利益為依歸。至於政府明知蝕本都想申辦亞運,四成八受訪者建議政府,不如將錢用於更迫切的民生問題;兩成三斥政府為搞形象工程,自尋煩惱;一成六轟政府好大喜功。

東亞運嘥錢 前車可鑑

對於政府指本港辦亞運可推動體育發展,但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根據東亞運經驗則未能達到此成效,三成八認為政府將錢直接投放在體育事業更實際;三成一指有關成效低,欠說服力;兩成則認為只是政績工程。另外,官員亦指辦亞運可提升港人健康及全民運動,但大部分受訪者不認同有關說法,三成六指推動體育應有長遠政策;三成質疑單靠辦亞運難做到體育普及化;兩成七稱成效存疑,屬宣傳口號。

調查又顯示,即使香港成功申辦亞運,但受訪者亦不看好有關成效,四成八認為辦亞運是勞民傷財,亂花公帑;兩成一認為運動會最終會虎頭蛇尾;一成八則擔心會成為東亞運翻版,錯漏百出。綜觀整體情況,大部分受訪者坦言香港舉辦亞運,不但最終會蝕本收場,浪費公帑,而單靠一場運動會亦難做到政府所指的推動體育發展,認為政府應該將錢用於更有意義的民生事項上。

申辦2023年亞運預算開支及收益

諮詢期:2010年9月21日至11月3日

預算成本:

直接開支合共 105億元

1.紅館、伊館、大球場加裝臨時座位及配套設施:20億元

2.擴充3個已規劃體育館的座位:85億元

大埔:500個加至4,000個

馬鞍山、天水圍:800個加至2,500個

(新加座位均包括1,000個為臨時座位)

直接營運開支 32-40億元

非直接開支合共 301.7億元

1.興建啟德多用途體育館:197億元

2.興建荃灣、九龍城新體育館:47.3億元

3.興建深水埗新曲棍球場:16.2億元

4.重建維園網球中心:33億元

5.大埔、馬鞍山及天水圍體育館原規劃下的建造成本:8.2億元

亞運後每年運作開支 1,560萬元

申辦費用 1,000萬元

興建選手村 有待評估

預算收益:

可量化經濟收益 4-6億元

門票、商品銷售及贊助 7-8.6億元

資料來源:民政事務局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