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坐擁二萬二千億外匯儲備(包括五千多億財政儲備),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建議「本金」不動,但可以動用約百分之五之「回報」,即一千一百億來推動扶貧工作,改善基層民生,此事引發社會議論,也觸動了特區政府的「財富」敏感神經,因為按照財政司司長鬍鬚曾的邏輯,「儲備愈多愈好」也。
不過,現在成為立法會尊貴議員的前高官葉劉淑儀,卻從另一個角度提出高見。她指出,港府為維持聯匯(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守住龐大儲備,縱使財政儲備逾五千億,外匯儲備逾二萬億,但始終未能回應市民對房屋、退休保障、社會福利、教育各方面的訴求,市民埋怨政府是守財奴。
雖然她同意短期內港元須與美元掛鈎,但也質疑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是否必要?財政司司長指維持聯匯需要彈藥,不過,多少彈藥才足夠?
事實上,田北俊也在其大作中提出這個問題。二人的看法顯然都是,儲備不必如此龐大也。
但葉劉淑儀的建議稍為不同,她認為,目前香港要維持聯匯,信心比彈藥重要,所以建議政府在不改變聯匯的大原則下,抽取一成外匯儲備(大約二千二百億吧),成立「城市財富基金」,倣效新加坡淡馬錫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除了爭取更大回報,還有社會經濟目標,如鞏固中產階級,匡扶弱勢社群,支持優勢產業等。
如此這般的高見,不是不好,但運作上比田大少的建議複雜得多了,而新加坡政府能,香港特區政府恐怕不能也。最怕到時匡扶弱勢社群不成,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真金白銀付東流呢。
事情其實不必搞到如此複雜,如果大家同意政府庫房水浸,不能再做守財奴,應該為改善基層民生善用儲備,那麼做法十分簡單,適量動用那五千多億財政儲備即可。
甚麼是財政儲備呢?按照前朝港英政府的講法,乃是「自由財政儲備」也(free fiscal reserve),也就是可以「自由」動用的儲備。以當前五千多億財政儲備的水平而言,即使扣除以備不時之需,自由動用一千億也完全沒有問題。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