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碗窰村資料

遺址總面積:逾5公頃。法定遺址面積僅0.15公頃,佔總面積百分之三。

明代中葉開始投產,1932年停產。1983年定為法定古蹟,1995及1999年港府先後兩次在上址進行挖掘。

村內窰場相傳為文謝二氏明代所創,生產青花瓷器。清初遷界時,窰場一度遭棄置,後客籍馬氏族人遷入,向文氏購買窰場,再行生產,發展規模一度擴張,銷售至馬來西亞雕門島等南洋地區。二十世紀初,由於不敵廣東沿海其他窰場廉價產品競爭,逐漸式微。

瓷具種類:以碗為主,杯碟為次,香爐、燈座等,首次發掘共五千多件。

瓷具花紋:明代簡樸、清代紋飾繁多,如玉葉紋、梧桐葉、白地藍花花朵及菊花等,字則有「大清年記」、「福」、「壽」等。

附近古蹟:樊仙宮,全港獨有供奉樊仙的廟宇,99年底被定為法定古蹟。

資料來源:《香港大埔碗窰青花瓷窰址─發掘及研究》、長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