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療事故層出不窮,且愈來愈嚴重,政府和醫管局的態度是大事化小事,不停地推搪、拖延。官員們也心知肚明,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府收緊撥款,醫院資源不足,咎不在醫護人員,因此不敢責備犯錯的醫護人員。
問題的根源這麼簡單,為甚麼政府不從源頭入手解決問題,保障香港廣大市民的醫療安全呢?
政府高官從回歸以來便不停地削減醫管局的財政撥款,減薪裁員。即使政府財政盈餘龐大,仍然按年遞減給醫管局的財政撥款,為甚麼呢?
官員在許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帶出來的理由大致如下:
一是香港公共醫療費用支出龐大,醫管局虧損,由此會累及政府財政。為免赤字,便要減少財政撥款。
二是香港應以市場為主,應把病人從公立醫院趕往私家醫院、私家診所,讓後者賺錢。
回歸前殖民地政府也不敢說要減少公營來讓私人賺錢,反而是擴大公共醫療福利,似乎殖民地政府更照顧香港居民,特別是中下階層。回歸後的特區政府變成替私營老闆打工,劫貧濟富,甚至在今天,私家醫院有人滿之患,人手不夠要高薪搶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反映它們賺錢多,需求大。而我們的官員與醫管局仍要把病人從公立醫院趕往私家醫院,壓低醫管局醫療人員的薪金福利,趕他們走往私家醫院,似乎他們的工作便是要破壞公營醫療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