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回歸後,中央先後欽點了兩位特首——董建華和曾蔭權。這是兩個很不同的人,但卻被中央欽點,這說明了兩條,一是中央對「港人治港」落實在最為重要的人事安排——行政長官,應該是甚麼人,完全沒有標準;二是中央對「港人治港」,對選擇特首也是摸着石頭過河。前者表現出沒有「理論指導」;後者表現出沒有任何現成經驗,沒有任何社會實踐。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選擇特首怎麼能搞得好?出現今日之亂局,似乎是「勢所必至、理有固然」也。
交了十三年的學費,上了十三年的課,經驗教訓已經不少,吃虧上當屢屢發生,應該有些醒覺,有些長進了吧?但是,我們從今次「補選公投」和「二○一二政改」問題上,卻沒有看到有甚麼醒覺和長進,反而由於舉措失當,綏靖主義、投降主義、怕字當頭成了主導,十三年來積累的問題和亂源更被強化,「一國」憲制被「兩制」自治捅了一個大洞,中央權威被特區挑戰摑了一記耳光。這就是鄧小平當年設計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初衷和原意嗎?
是不是鄧小平的初衷和原意,姑且不論,但今天這種曾蔭權政府敢於挑戰中央憲政權威,挑戰「一國」、挑戰《基本法》,用本地《立法會選舉條例》挑戰中央定性的「違法違憲」之「大無畏舉動」,英倫肯定是大喜過望的,這肯定就是他們當年在談判桌上和北京一爭再爭要的結果;肯定就是他們在十三年過渡期精心部署要的結果;肯定就是他們培養、選拔九七過渡班底掌握未來特區政府最高領導權要的結果;肯定就是他們希冀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要的結果。而上述種種結果的發展趨勢,就是香港的「完全自治」和成為「獨立的政治實體」。這次「補選公投」在曾蔭權政府大開綠燈、保駕護航下「順利過關」,就是推動這種趨勢的一次成功的演習,北京難道不應正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