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的討論,一定要聚焦在政策的目標是甚麼?用最短的語言去總結,就是當一些工人在自由市場內所賺取的薪金根本不足以維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時,我們如何面對,是任由其捱飢抵餓,還是回復到工業革命時那些工作坊的情況,每天工作十八小時?
由此可見,討論最低工資,就不要再講甚麼自由市場,尤其是香港有綜援制度,一家四口,不工作也可以得到近萬元的援助,這又是甚麼自由市場機制?
日前有工會作過一些調查,把時薪定在三十三元的水平,對飲食業的成本只有三幾個百分點的影響,這是最實在的方法。筆者不是完全接受這些數字,但按照這個計算模式,可以很客觀地得出最低工資成本和對價格的影響,如果認為工會所做的分析不全面,有偏頗,那大可以由政府自己做。本欄在年前已經提出一個問題,定出最低工資在某一個水平,對一碗魚蛋粉的價格會推高多少?一間大廈的管理費用加多少?做了這項調查之後,大家便一清二楚。
定最低工資是否會導致失業,除了聽那些大教授的言論之外,也要看看實情。一間雲吞麵店,把洗碗的女工人工加到時薪二十八元至三十元,那間雲吞麵店是否就會買洗碗碟機?那店是不是就可以洗少一點碗,或者把一些碗碟不洗就給客人再用?是不是就可以減省一些洗碗的人手,或叫樓面工人及廚部工人去兼職洗碗?理論歸理論,現實歸現實,加一千幾百元人工,只會令成本上升一點點,要麼在盈利上吸納,要麼在價格上調升一點,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