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年輕化新婚婦罹疾

本港每年有四百多宗白血病新症,有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家指環境污染、生活及飲食習慣西化,令白血病患者年輕化,過往患者多為五十多歲,近年有卅多歲新婚婦患上此症,需定期接受輸血治療。德國有研究顯示,一種標靶藥物有效提升病人三年存活率近六成半,但藥費貴,全港八間公立醫院提供資助計劃。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教授鄺沃林指,每年每十萬人約有六人患白血病(俗稱血癌),患者多屬壯年,病徵不明顯,可持續三年未被察覺。

其中一種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發病緩慢足以致命,常見於五十多歲的中老年人,患者會易倦、盜汗、脾臟腫大等,但早期亦可沒徵狀,嚴重時紅血球或血小板會偏低。他說,生活習慣及環境污染令白血病患者漸趨年輕化。

每月接受輸血6包

三十多歲的患者周小姐稱上班時常感疲倦、臉青灰,○六年初發現體內骨髓不懂增生紅血球,要每月到醫院接受輸血,每次輸六包,影響日常生活。至○八年尾往瑪麗醫院求診後,證實患上第四期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新婚的她被迫終止懷孕計劃。

鄺沃林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一般可接受骨髓移植治療,但年長患者在療程中易有併發症,十個病人有一個會因出現併發症而死。德國有臨床研究指,利用標靶藥物利妥昔單抗有助提升白血病病人存活率。

3年存活率近65%

數據顯示,八百多名病人接受傳統化療,加上標靶治療的綜合治療後,完全緩解,即不再出現不正常細胞與病徵的機會達四成四,較傳統療法高一倍,整體緩解率亦高達九成五,三年後存活並無惡化的機率近六成半。

他表示,院方建議緩解的病人六周後再檢查骨髓狀況,每三個月做一次綜合治療,維持兩年,有助減低復發機會;接受治療後不會影響生育。周小姐現已接受四次綜合治療,期間無脫髮情況,亦可如常上班,至今病情已穩定不須再輸血。

瑪麗醫院已經採用利妥昔單抗兩年,病人必須接受六次治療,每次費用一萬八千元,病人透過醫護社工轉介及經過入息審查後,可獲資助減輕負擔;全港八間公立醫院均有資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