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唇學童深受歧視困擾

【本報訊】本港平均每七至八百名初生嬰兒就有一名患有兔唇裂顎。團體調查顯示,八成受訪兔唇學童家長指歧視目光是子女的煩惱源頭,三成受訪者更說子女在學校曾被同學或老師歧視。團體指兔唇學童的外形和發音與一般學童稍有不同,建議兔唇患者除了接受外科手術外,或需接受言語治療,幫助兔唇學童投入社會。

有七百多名會員的兔唇裂顎協會近日以電話訪問一百五十名兔唇學童家長,八成家長指社會人士對兔唇認識不足,歧視目光困擾兔唇學童,七成半受訪家長認為兔唇影響口部功能,妨礙子女的學習發展;有三成受訪家長更表示子女在學校曾被同學取笑或孤立,而老師又未能適當處理欺凌事件。協會項目主任陳凌思指,不少兔唇學童被其他同學取笑為「兔仔嘴」,老師又認為兔唇學童不宜學習吹奏樂器,剝削學童學習機會。

團體批評支援不足

港府現時對有發音障礙的兔唇患者支援不足,陳凌思指當局資助六歲以下兔唇患者接受每兩個月一次言語治療,但言語治療師秦蓁認為,一星期一次言語治療較佳,而大多患者到十三歲仍需言語治療師跟進。秦蓁指約五成兔唇裂顎患者需接受言語治療,康復率有九成,有學童更拖至中五會考才接受治療,治療難度相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