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打擊小商戶生計

【本報訊】政府擬就多項環保措施收費,繼膠袋徵費之後,政府正研究徵收垃圾費,並提出五項收費模式,包括逐戶收費或按垃圾車重量等方法計算。飲食業界憂徵費將進一步加重經營成本,打擊小商戶生計,環保團體則促請政府應先做好回收配套工作,否則對市民不公平。

環境諮詢委員會廢物管理小組昨召開會議,環保署發表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的工商廢物徵費研究報告,對於向工商及家居住戶制訂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水平有重要參考作用。

街市製造最多垃圾

研究調查了本港七百多幢工商大廈,發現大廈平均每千平方呎每日產生三點八公斤垃圾,其中製造最多垃圾的場所是街市,每千平方呎每日產生達十五公斤垃圾,至於酒店和醫院每千平方呎每日亦產生五點二公斤垃圾。

報告提出五項徵收垃圾費方案,包括逐戶收費、整幢大廈收費、或按用戶水費或差餉水平徵收。研究發現四分三工商機構是透過管理公司將垃圾運到堆填區,故亦建議按垃圾車重量計算收費,再由用戶攤分。但有委員認為部分建議欠缺誘因,「如果逐幢大廈收費,所有人繳交嘅費用一樣,就無法鼓勵用戶減廢;逐戶徵費亦有行政困難,如果有人將垃圾丟棄於後樓梯,到時搵邊個認數?大廈公共空間嘅垃圾又如何收費?」

目前棄於堆填區的工商廢物中,近三分一為廚餘,徵費勢令飲食業界首當其衝。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擔心新措施進一步加重業界負擔,他希望政府研究合理的收費模式及金額,避免再打擊小商戶生存空間。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峰贊同污者自付原則,但呼籲政府不能「為收費而收費」,要先做好回收配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