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可望七月敲定

政府最快七月完成《最低工資條例》立法程序,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亦會同步定出首個法定最低工資,政府統計處本月內會公布去年第二季各行各業工資分布詳細數據,不過,委員會至今仍未定出具體釐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方法,並承認因應統計處數據滯後,會採取一籃子指標包括整體經濟狀況、通脹、提升生活質素、甚至社會和諧等,就最低工資水平再作調節。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委員會列出的指標明顯傾斜商界,估計屆時只有不足一成打工仔受惠於最低工資,最終難以達致社會和諧。

委員會早前會見八十三個不同團體就最低工資釐定方法聽取意見,部分認為最低工資應高於綜援水平以鼓勵就業,讓工人可賺取有尊嚴的工作回報;另有意見指最低工資應定於僱員工作報酬下限,認為工資並非確保工人生活開支,委員會應保守審慎考慮。

主席鄭若驊強調委員會未有任何傾向,但不會單憑數據訂出最低工資水平,同時會考慮包括整體經濟狀況、勞工市場情況、競爭力及生活水平等四組指標及其他相關因素,如社會和諧等;同時又會模擬不同法定最低工資水平,評估對勞工市場、企業盈利、產品和服務價格的影響。

統計處本月內會公布首個工資分布統計調查,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指,數據是去年第二季收集,將詳列全港二百多萬名打工仔在各行各業賺取不同工資、人數、年齡及教育水平分布,她承認由於是統計處首次進行有關統計,需時較長,希望明年會縮短時間,減少滯後情況。

難致社會和諧

陳李藹倫承認,最低工資會令各行業的成本有一定程度增加,在統計處公布數據後,會向各行業再收集意見。鄭若驊則指在釐定最低工資水平時會因應每個行業特性作考慮,但現時暫未有具體釐定方法,又強調加入社會和諧作考慮因素,是希望最低工資能夠保障低薪工人不受剝削,減低社會爭議。

不過,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則批評,委員會列出的指標大部分傾斜商界,加上數據滯後令受惠打工仔減少「委員會用舊年第二季嘅數去定,搞得嚟都出年第二季啦」,他估計最終只有不足一成打工仔能夠受惠,低薪工人生活未有改善,難以達致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