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詩《鄉愁》:「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承載着無限的深情。兩岸過去睽違了半個多世紀,音訊杳然,現在終於打開了分離的桎鎖。而在三通之後,兩岸的心靈與感情距離更加拉近。然而,台灣海峽仍阻隔在兩岸之間,因此民間有聲音希望能搭建台海隧道,甚至金廈大橋。
金門與廈門最早實施小三通,開啟了交流大門,由小三通到大三通,許多台商來往兩岸都走金廈之路,省錢又省時。上屆金門縣長李炷烽奔走呼籲,力倡建金廈之橋,希望兩岸的合作連結從金門開始。
香港台灣工商協會曾組團赴金門訪問,即是走小三通之路。由廈門搭船,大約五十分鐘便可抵達金門。金門因曾是戰地的關係,仍保留許多閩南紅磚牆的建築。金門與廈門無論是語言、文化、風土民情,都像一家人,金廈一家已是未來兩岸發展的必然。
馬英九執政後,曾對籌建金廈大橋有所評估,但因要耗費巨資,加之尚未能擺脫政治陰霾的考量,台灣內部對此項工程存有政治疑慮,故一直擱置下來。
早於○六年,中國交通主管部門就聲稱要規劃興建由北京直達台灣的鐵路及公路,於是兩岸業界開始評估可行性。福建平潭島是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島嶼,故中國鐵道部曾提出將京台高鐵延伸至平潭島,並在適當時候將安徽合肥至福建福州鐵路延伸至台灣,形成京福台快速鐵路通道。
由此可見,大陸想盡辦法實質地連結兩岸。不過,兩岸必先修築心橋,讓兩岸人民凝聚共識,成為一家人,此心靈工程完成之後,才搭建兩岸的橋隧通道,否則,任何可行性研究都將於意識形態下被排除,很難讓台灣老百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