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在地底用鑽挖機開挖隧道鋪放管道,可減少工程對路面交通影響,但在地底下施工時猶如瞎子摸象,稍有差遲便會令工程延期,增加工程造價。香港理工大學開發了一套集導航、感應及視像功能於一身的實時智能監察系統,令工程師可如醫生做微創手術般控制隧道鑽挖機,大大減低鑽挖機在地底橫衝直撞時,出現行差踏錯,甚至作繭自縛困於隧道情況。
似微創手術 理大研發
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鹿明表示,透過微型鑽挖機在地底進行工程,可減低開挖路面,影響交通。現時工程師使用微型隧道鑽挖掘時,要憑經驗來操控,如果工程師不熟悉機器,又或對地底情況了解不足,鑽挖機在挖掘時可能會出現路線偏差,甚至被困於複雜的地底,須停下來重新調校挖掘,增加工程造價。
鹿明稱,由他領導的理大研發團隊為隧道鑽挖機,開發了一套實時監察系統,裝在鑽挖機後可將其變成有智能的鑽挖機械人,在隧道鑽挖前進時,會自動計算出有否偏離預定路線,並可以把看不見的地下環境,轉化為立體電腦圖像,呈現於工程師眼前。有了這套系統幫手,工程師可如醫生進行地下微創手術般,利用系統監察地底情況及操作隧道鑽挖機,確保鑽挖機在地底的走線準確,防止被困。該系統亦能避免鑽挖機因掘進速度太快,令泥土被過度挖掘,導致附近土層沉降。
該套系統去年九月曾展開了為期三個月的實地測試,在屯門掃管笏一個微型的電纜及煤氣隧道工程中,配合微型隧道鑽挖機一起使用,成功鋪設了一段長五十五米、直徑一點二米的地下管道。鹿明指,實時監察系統可確保地下管道工程質素、工期及造價,成本只增加四十萬至五十萬元。該系統已發展完備,料一至兩年後便可以正式在市場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