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協同效應

自從「創意香港」辦公室成立後,扶植創意產業的資源多了,但培育創意人才不僅是錢的問題,光有錢還不夠,其他政策必須配合,產業才能開花、結果。春節前收到藝術界朋友的電話,告訴我獨立樂隊將被重建工廈的新政「生勾勾活化」(見昨文),問我應有怎樣的對策,我聽後只能夠慨嘆。

香港地產主導,沒有任何政策的威力比「地政」更大,無論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如何用心批出資源,一個地產新政的浪打過來,有機聚合而成的民間獨立樂壇便馬上遭沒頂。過去二十年,工業北移為創意單位騰出了發展空間,他們在「隙縫」中生存,在工廈建立基地,除了樂隊,還有錄音室和電影後期製作室等。以前,從沒人理會他們,讓他們可以自得其樂,但如今這些單位的基地被動搖了,在工廈被活化後,哪裏還可有租金便宜的地方讓他們立足?

要發展創意產業,不能只由一個政策局空喊口號,必須先在政府內部營造全面的「協同效應」,讓每個相關部門都提出有利發展的配套方案。例如,規劃署可以在規劃大綱圖加上「創意產業園區」,教育局要研究如何在新學制中融入創意教育,廣播政策就要容許更多的文化和創意頻道,藝發局和創意香港等要為轄下的撥款機制化繁為簡,考慮接納較長線的申請,不要讓前線工作者為撰寫計劃書疲於奔命。

然而,就算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其左手也不能干預右手的事,可供投標的十三條新數碼廣播頻道,也完全沒有扶植本地創意產業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