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發起的新一輪對伊朗制裁,是支持、棄權,還是否決?針對奧巴馬政府批准對台軍售,引發中美新角力,許多國際觀察家都認為北京的牌不多,伊核是少數可打的牌,北京不會放棄。如果北京硬一點,應該投反對票;軟一點,也至少投棄權票。
事實上,就算北京不計較售台武器,也不能輕易隨美國起舞,因為在伊朗中國有重大的能源利益,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佔從中東進口的六成以上,中國絕對不能得罪伊朗。也就是說,就算沒有軍售問題,北京也要在伊朗和美國之間作出選擇,尋找自己的最大利益。
三禪認為,在國際外交博弈中,北京還要多學習交易。甚至,北京也可以坦白地告訴美國自己需要石油,所以對不起,在制裁伊朗問題上不能配合你,請原諒。這樣的軟釘子,既是釘子,但又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如果美國能還個好價錢,北京也可以再配合一回。反正,講利益是世界通行的遊戲規則,而不再是過去的意識形態至上。
不過,形勢顯示,伊朗的石油對中國來說,不是穩定安全的能源來源,中國必須有可靠的替代來源。事實上,中國從中東進口石油,還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這也是北京戰略家所稱的「馬六甲困局」。他們擔心馬六甲海峽一旦被封鎖,在中東買再多的石油也運不回中國。
因此,正在建設當中的中緬石油和天然氣輸送管道備受關注。早在二○○四年,北京能源專家就提出設立中緬輸油管道,二○○九年中緬簽署協議,管線天然氣、石油雙線並行,西起緬甸西海岸實兌港,然後從雲南入境,計劃每年輸送原油二千萬噸,輸氣一百二十億立方米。但是,果敢事件後,中國能否穩住緬甸軍政府成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