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健:中醫與中國文化——儒家篇

儒家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之一。但自從漢武帝一統中國,並奉行獨尊儒學的政策後,漸漸成為中國哲學思想主流,對中國醫學的影響亦愈來愈大。

仁是儒家的思想核心,其本質含義是指「愛人」。儒家認為,每個人都會自發地對親人存有愛心,若將這種愛心從血緣關係向外擴展,就能達到人人友愛,社會和睦。中醫的目的是令他人脫離疾苦,自然也是「仁」的表現。古語有云:「醫乃仁術」。 晉代哲學家亦在《物理論》中提到︰「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說明仁愛之心是醫者必須具備的品格。

儒家思想亦非常重視禮制,講究君上臣下,尊卑有序。而《黃帝內經》就將儒家的禮制官儀分諸臟腑。如心稱為「君主之官」,肺為「相傅之官」,肝為「將軍之官」等。這些分封是以生理功能為基礎,並以類比顯示出禮制的含義。以心為君主之官為例,便是與心主神明的理論有關。而在方劑配伍理論中,亦使用君臣佐使的方法,即君藥為方中主藥,臣藥為輔藥,而佐使則為其他配合藥。這種注重井然有序,相互配合的思想,對需要方義清晰,藥物協同的方劑來講非常重要。

另外,中庸亦是儒家的重要概念。中庸含義,在於不偏不倚,以中和作為常態。孔子曾說「過猶不及」,說明太過或者不及都是違反常態的表現。而中醫的一些治病理念,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等法則,就是以平衡人體於常態為前提,與儒家的中庸思想可謂不謀而合。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推廣小組

scm@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