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變成黨派互相攻伐的戰場,實非社會之福,公民黨與社民連五名議員欲發表辭職聲明,為變相公投造勢;建制派反擊,為表不滿而拉隊離場,最終令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實行一拍兩散,「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公眾既感驚訝,亦復憤懣。
今次流會已經是回歸以來的第四次,而且是建制派刻意所造成的。建制派以民建聯及工聯會為首,經過精心部署,妥善分工,包括甚麼時候叫停、誰人離場、誰大聲叫口號,以至留守點算出席人數等,務必產生戲劇性效果,務求令對手措手不及。黨同伐異,不顧議會形象,刻意導致流會,應該受到譴責。
泛民主派與建制派壁壘分明,缺乏溝通與互信,在議事堂上常見相互指斥,不留情面,加上有議員有心引進台式議會文化,搞激堂內氣氛,僅餘肢體動作未見出現,情況令公眾擔憂。上次審議高鐵撥款,泛民主派拖延時間,迫使建制派陪跑,用上差不多三十小時的開會時間,留下很深的牙齒印;泛民主派於表決一刻,亦曾拉隊離場抗議,早已留下今次建制派玩流會的伏線。
立法會主席應該敦促議會內各黨派尊重議會形象,遵守議事規則,以理性包容的態度對待不同立場及取態,以彰顯香港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政治文化。成熟的公民社會,應該有成熟的議會文化互相輝映。
遺憾的是,黨派間的激烈衝突似乎仍陸續有來。建制派反對政府撥款搞補選、委員會正副主席改選以至修訂議事規則等,必將導致兩大陣營有更多碰撞,前景不容樂觀。
集體離場可以是議會容許的合法手段,問題是合法不等同公眾認同。立法會議員近年民意支持度每況愈下,削弱議會形象,盼望眾議員君子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