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思入風雲:社會安定成本

中國以前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工農業生產力不足,所以吸引外資政策,許多研究重點都放在出口創匯。但更重要的課題,是滿足十多億人口的生活需求,所以過去六十年,中國數得出的問題,幾乎都是供應不足,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導火線是通貨膨脹,實際上還是供應不足。現時產能過剩,尚可透過一些政策來解決,但生產力不足,那就神仙難變。

問題的嚴重性是比較出來的,中國領導層是從苦日子中捱出來的,產能不足、神仙難變的困局都能捱過,現時只是產能過剩,又如何難得到一路走來的領導層,更何況以前外匯嚴重短缺,現在手有餘資,跟以前幾乎用光所有外匯的日子相比,幾萬億美元如何投資,又怎能算是問題。

有外匯、有產能,那就只是分配和入帳的問題,政府可通過補貼帶動需求,中國國情特別,國家是大老闆,國家要補哪裏、貼哪裏,都有權決定。

對於這種制度和做法,社會上最常見的批評,是指浪費和欠缺效率。幾十年前,產能嚴重不足、物資缺乏的年代,浪費和失效是嚴重問題,但以中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就算打一成或兩成的失效,也是力有所及,尤其是這些失效,不是完全沒有回報,維持充分就業是其一;而對某一階層作補貼,更是舉世常見的做法。

誠然,以完全自由市場的尺度來衡量,這可能是有點不公平和失效,但人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自由市場而活,那些失效可當作社會安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