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過去七次橫跨十八個月的調查,都顯示市民差不多完全不認識所有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研究計劃昨宣布即日起停止有關民調,讓資源投放到更有意義的調查上。有學者指,「黃昏政府」找不到好的政治人才,現任副局、政助的存在猶如「雞肋」,促政府盡快就擴大委任制作出檢討。不過,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稱,官員為市民服務重視團隊精神,而非個人知名度。
港大民調於本月初以電話訪問了約一千名市民,發現九名副局長中,最為市民認識的是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梁卓偉,其次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蘇錦樑以及環境局副局長潘潔,另有四名副局長的認知度僅為零點二至零點六,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黃靜文及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的認知度更為零。有逾九成被訪者表示不知道任何副局長的名字。
18個月調查 情況呈退步
至於九名政助中,市民僅認識莫宜端、楊哲安和葉根銓,餘下六人的認知度亦為零。鍾庭耀說:「過去七次橫跨十八個月的調查,都顯示市民差不多完全不認識所有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情況持續兼呈退步,民調計劃因此決定即日停止有關調查,把資源撥到其他更有意義的調查。」
林瑞麟昨日連同兩名零知名度的副局長黃靜文和許曉暉出席地區政改諮詢論壇,林瑞麟強調,主要官員及其副手為市民服務時,重視的是團隊精神而非個人知名度,一眾副局長會在本身的工作範圍內繼續努力。許曉暉亦說:「我哋做嘢唔係為個人知名度,最緊要努力現時嘅工作,做實事。」黃靜文則以「趕時間」為由,拒絕回應認知度低的問題。
兩職位存在 猶如「雞肋」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直斥,「黃昏政府」一來找不到好的政治人才,政府又本着「捱埋兩年」的心態,不願投放資源為副局政助「谷人氣」,加上擴大問責制後醜聞不絕,令副局政助沒信心主動面對公眾,他形容目前副局政助的存在猶如「雞肋」。
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委員劉健儀指出,很多重要的社會事務直至現在仍然多由局長出面回應,副局、政助大部分都很「隱蔽」。她認為重點是各個局長要多放權,讓副局長有更多空間與議員和市民互動。另一委員王國興促當局盡快就擴大委任制進行中期檢討,以便找出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