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管治千頭萬緒,更要逐步處理深層次矛盾,的確考驗曾蔭權政府的智慧與能力。二○一○年是關鍵的一年,經濟、民生與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如何駕馭複雜局面是一大考驗。
曾蔭權政府應該首先着力於促進經濟向前發展,尤其是認真安排好六大優勢產業的具體規劃,以及問責部門與業界的溝通合作機制,只有當經濟上了一個台階,才能為紓解民生困境創造較佳的物質條件。
中央「十二五」規劃將於年內定稿,時間緊迫,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宜加快部署,務求及時向國務院發改委提交建議。香港要在融入國家大發展的框架中尋找機遇,否則會被邊緣化,這已經是主流民意的共識。
即使經專家與業界研究,確認「六優」可行,仍須政府部門做好「統籌全局,協調落實」的工作,這就考驗政府的執行能力。
以「六優」中排在前列的教育產業為例,近年各間大學無論在研究、教學以至科研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績,院校在全球的排名亦節節上升,對於吸引包括內地、台灣以至亞洲各國學生赴港升學大有裨益,問題是學生宿舍不足夠,成為教育產業的樽頸。
院校發展與興建宿舍無地不行,從土地審批、地區諮詢到興建,在在需要政府做好本分工作,而非空喊口號。以馬鞍山的浸大、科大及城大興建聯合宿舍被沙田區議會否決為例,足證政府未有「做好呢份工」。
康文署本已承諾於馬鞍山興建康體設施,而且政府已預留土地,卻臨時被教育局搶閘用來建聯合宿舍,由於事前沒有依足程序,做好區議會的諮詢工作,最終事敗。如此簡單的問題,部門間也各自為政,教人對教育產業的前景怎能樂觀呢?政府的統籌協調能力備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