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早在二○○五年底曾蔭權首次上京述職時,國家領導人已提醒他,香港有深層次矛盾及問題沒有解決,當時曾蔭權的解讀是,香港存在所謂「高工資、高地租及高地價」等問題。幾年過去,深層次矛盾依舊,甚至有進一步惡化之勢,國家領導人不得不再一次耳提面命。這一回曾蔭權放棄「三高」說,改稱香港不能過分依賴金融業,可謂自打嘴巴,足以證明他對深層次矛盾要麼理解得不深不透,要麼刻意歪曲,而其讓國家領導人為其「六大產業」背書的用心,更是路人皆見。
對於何謂香港深層次矛盾,中央政府是意在不言中。早有人指出,香港深層次矛盾是指「一國兩制」出了問題,「港人治港」已經失敗,而港府的施政亂象正是深層次矛盾的併發症。在昨日的「城市論壇」上,再有論者認為,香港深層次矛盾分為政治和經濟兩個層面,當中又以政治為核心,表現在香港回歸十二年,部分人心尚未回歸,自殖民地時代遺留下的社會矛盾未能解決。還有論者指出,回歸時港府管治班子全部過渡,難以適應新體制,令效率減低,加上政府欠行政主導,形成各種深層次矛盾。上述看法,雖不中亦不遠。
曾蔭權故意將深層次矛盾簡單化、表面化、庸俗化,其動機何在不言自明。退一萬步說,就算深層次矛盾是指經濟問題,港府同樣沒有解決好。回歸十二年,是亂象紛呈的十二年,是動盪不安的十二年,是遺失的十二年,我們可以看到,周邊地區大幹快上,發展一日千里,香港則蹉跎歲月,一事無成。日前有機構發表報告,指出香港的成長競爭力已大大落後於內地一些二、三線城市。經濟專家更是當頭棒喝,若香港再不加快與內地經濟及基建融合,遲早淪為二流城市。
無奈的是,香港已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港府依然如故,優哉游哉,坐而論道。早前曾蔭權及多名高官一再發表經濟「曙光論」,指金融海嘯最困難的時刻已過,不需要再採取刺激經濟的措施,但他上京述職後,卻突然改變口風,指本港今年中可能出現「雙底衰退」,預期本港復甦不會太順利。一時樂觀,一時悲觀,比天氣變化得還快。正如立法會議員踢爆,無論是「雙底論」還是「曙光論」,都不是基於專業判斷,而是出於政治目的。在上京前大力唱好經濟,是為了向中央政府交差,現在財政預算案就要發表,高官又變臉唱衰經濟,目的不過是希望降低市民對預算案的期望,為拒絕派糖埋下伏筆。
有道是:港府預測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港府在詮釋深層次矛盾及預測經濟時全部言不由衷,只會喪失已所剩無幾的誠信,進一步削弱管治權威。上述民調亦顯示,對於曾蔭權預測變亂測,三成五市民批評他一時一樣,令人無所適從;二成指他想為財政預算案不派糖鋪路;三成指他受到中央提點後才改口風。
港府無視香港貧富懸殊位居世界第一的現實,面對一百多萬窮人的困境無動於衷,化公帑為私庫,為自己人謀福利一擲千金而色不變,但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指望如此自私而無能的政府解決深層次矛盾,無異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