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魚排閒釣勝地西貢大頭洲養魚區前日出現對人體及魚類有害的毒紅潮,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調查後昨公布該宗紅潮由微疣凱倫藻組成,是本港水域首次發現由該藻類引發的紅潮。海外有研究顯示,這種藻類可能對魚類或人體有害,但有大頭洲養魚戶指,暫時未有魚類異常死亡情況,海面亦只略呈淺啡色。
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昨公布,過去數日在本港水域發現兩宗紅潮,首宗紅潮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人員於本周一在深水灣泳灘發現,泳灘隨即懸掛紅旗,而一名漁戶則於前日報告在大頭洲養魚區發現紅潮。
暫無魚類死亡報告
兩宗紅潮至今仍未消退,但沒有收到魚類死亡報告。
小組發言人指,深水灣泳灘的紅潮由球形棕囊藻組成,在香港水域較少見,但不含毒素,大頭洲養魚區的紅潮則由微疣凱倫藻組成,是該藻首次在香港水域引發紅潮,雖然有海外研究顯示這種藻類可能對魚類或人體有害,但本港至今未有相關紀錄。
漁農自然護理署已提醒蘆荻灣、索罟灣、糧船灣、大頭洲、雞籠灣及滘西養魚區漁戶留意魚排情況。大頭洲養魚區養魚戶鄭先生指,該區仍有飼養魚類出售的魚排近年已減少至約三十個,不少魚排已轉為提供休閒垂釣活動,他近日未有聽聞養魚區有大量魚類死亡,若非政府公布也不知養魚區出現紅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