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上台後,反覆宣示的兩岸政策是「不統、不獨、不武」,這是把統獨問題擱置起來。他也多次說過,在其任內只能如此。那他本人是想統還是想獨呢?是所謂「統派」還是「獨派」呢?又或者他本人的想法是「統」也行,「獨」也行呢?這是台灣島內藍綠陣營一直想「搞清」的問題,也是北京和華盛頓都想「搞清」的問題。因為,無論是主張統的力量還是主張獨的勢力都非常在意馬英九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人」。他的「不統、不獨」的政策,並不能說明「人」的問題。
馬英九上台前,參選時曾經講過,台獨可以是一個選項,說明他並不排斥獨,更不會反獨;馬英九上台後,又講過國民黨的終極目標是統,正所謂「獨」也是他,「統」也是他。這不奇怪,作為一個要靠選票上台執政的政客,在所有大小有爭議的問題上都可以「兩邊說話」,都可以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都可以今天打倒昨天,明天又打倒今天。「獨」、「統」是台灣島內民選制度下最為關乎選票的議題,所有政客包括馬英九都有可能「一會兒貓,一會兒狗」,可能講心裏話,也可能不講心裏話,到底講甚麼,往往取決於對形勢的判斷。
不過,「獨」、「統」問題台灣鬧了許多年,撕裂社群、激化矛盾,大家知道,一時爭不出個結果,也有些厭倦,最好還是維持現狀,擱置爭議,這是馬英九「不統、不獨」政策能夠帶來某種「平衡」的原因。但這種平衡很脆弱、很敏感,馬英九的任何講話若稍微「出圈」,無論偏向哪一方,都會引起風波,被窮追猛打。例如他接受美國報紙訪問,說了一句「兩岸能否如大陸所期待的達成統一,得看未來十年」,立刻引來綠營狂轟,儘管馬政府澄清是「數十年」而非「十年」也未能平息風波。因為這不是「時間」問題,而是台獨勢力絕不能容許馬英九有半點「統」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