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運動會是否辦得成功,除了運動員臨場拚搏之外,還要看主辦方的組織、協調、宣傳及動員能力,恰恰在這些方面,港府做得相當差勁。「東方報業民意調查」近日以電話及街頭問卷形式訪問市民,結果令人大吃一驚,東亞運即將舉行,但在受訪者當中,目前知道開幕日及吉祥物名字的僅及一成八,兩樣全不知道的則有三成三。在被問及有多少國家與地區參賽時,能給出正確答案的僅兩成,同時有高達五成六的受訪者表示完全無印象。
大部分市民對東亞運知之甚少,或表現得漠不關心,並不是因為市民對運動會天生冷感,而在於政府宣傳不足。早前康文署在十八區推出「東亞活力操」活動,本意是藉推動東亞運鼓勵全民運動,但由於宣傳不足,到頭來出席每場活動的僅有「小貓三四隻」,場面十分冷清,部分場地甚至是零參與。還有商販抱怨,東亞運紀念品銷情慘淡,令他們大跌眼鏡。
市民對東亞運是陌生還是關心,門票銷售情況是最好的依據。門票銷情一直不理想,無計可施之下,港府只好大量贈票給中學生。後來國家隊公布欄王劉翔、跳水女王郭晶晶及羽毛球王子林丹等體育明星將赴港參賽,門票銷量因之上升。因此也帶來兩個問題,一是追星族增加,未免沖淡運動會的本來意義;二是在豬流感高峰期的陰影下,港府的防疫能力又令人放心不下。
老實說,東亞運不至於完全湮沒無聞,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其負面新聞。近大半年來,有關運動場館爛尾、室外場館雨後積水、室內場館上蓋漏水、田徑跑道凹凸不平需要重鋪等消息不絕於耳,部分場館至今仍在趕工改善,部分場館因為無法如期完成,因而不得不大幅削減比賽項目。近期,本港又鬧出涉嫌運動員選拔不公的醜聞,許多市民正是透過傳媒了解到這些負面新聞,才進而得知有關東亞運的訊息。東亞運不是靠港府宣傳廣為人知,而是依靠負面新聞出名,這實在是一個諷刺。
難怪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港府根本無心辦好東亞運,沒有將之當一回事,表現在籌備工作散漫,推廣力度及資源調撥不足,決策又經常出錯。有學者歸咎於港府缺乏舉辦大型賽事的經驗,偏偏好大喜功,自視過高,籌備工作一團糟。旅發局則炮轟當局遲遲未能公布賽程表及運動員名單,大大增加了海外推廣工作的難度。港府希望藉舉辦東亞運推廣香港形象,吸引海外遊客,進而刺激消費振興經濟,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上述民調亦顯示,近三成市民不滿港府在支持體育發展上講一套做一套;兩成六批評港府對體育是三分鐘熱度;三成五指出,相比境外,港府對體育支持不足。就以澳門來比較,澳門於○五年舉辦東亞運,有關投資高達四十四億澳門幣,修建了「澳門蛋」等主要場館,現已成為澳門地標之一,而港府投入的資源只有十二億元,將軍澳主場館是其中之一,無奈該場館規模太小,當局不得不將開幕式移師到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
在主場館之外舉行開幕式,莫說是香港首例,在全球亦極其罕見,但願開幕當日天公作美,否則真要失禮客人。港府曾誇下海口,吹噓要將東亞運辦成盛事,「創造傳奇一刻」,怕就怕運動會期間又鬧出甚麼亂子,沖喜不成,反而自招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