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軍政界:主和派不是賣國賊

在建政一甲子慶典上,胡錦濤說「中國人民經過近代以來一百多年浴血奮戰,終於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胡錦濤講話時面對中共第一代領袖豎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周恩來手迹的碑文有「由此上溯到一八四○年,為反抗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六十年前後的領導人為中國革命大業定性相呼應。

中共的江山無疑是「槍桿子裏面出政權」,但是最值得自豪的莫過於打日本鬼子。當年國民黨政府不抵抗,蔣中正成為當代的主和派琦善,毛澤東則是主戰派的林則徐。政治語言及口號往往同歷史研究是兩回事,《天朝的崩潰》一書在學術界引起爭議,據說有關當局干預出版,作者也備受諸方面壓力。

該書作者茅海建教授認為,要用鴉片戰爭當時的觀念合情合理地解釋當事人的思想和行為,結論是清朝迎戰必敗,應當盡早與英國締結相對有利的和約。且看日本在美國艦隊威脅下不戰而降,被迫開關,幾年間與英法俄列強簽訂十多項不平等條約,引發日本歷史重大轉折的「明治維新」。日本歷史學家公認,不戰而簽約的失敗是後來日本成功之母。

茅教授指出,武力反侵略是道德層面的正確,另作選擇也是政治層面的明智,關鍵在於戰後的奮發,負責任的政治家應選擇對民族更有利的策略,不能簡單以愛國或賣國的道德觀念概括之。他的結論是琦善沒有賣國的動機,有關琦善賣國四項罪名都不成立。

目前中國被印度非法佔領十二萬平方公里國土而不用武力奪回,可見主和派非投降派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