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可笑的是,曾蔭權早前被問到樓價屢創新高,市民上樓難的問題時,竟聲稱豪宅市場與中小型住宅屬不同市場,豪宅變動不會影響民生。既然如此,為甚麼金管局要急急調低豪宅的按揭上限?至於復建居屋問題,曾蔭權早前明言不容樓價驟跌,現階段不會恢復賣地,亦不會考慮再建居屋。言猶在耳,行會成員就大唱反調,這不啻摑了曾蔭權一記耳光。
房屋政策不但關乎民生,更關乎整體經濟,非同小可,但特區管治班子竟然口徑不一,自相矛盾,實在是咄咄怪事。由此可見,當局對目前的樓市根本沒有一套完整的應對辦法,在政策醞釀過程中缺乏溝通和協調,以致出現官員各說各話、令人無所適從的情況。
事實上,曾蔭權聲稱豪宅不影響民生,可以說是既天真,又無知。正如有學者指出,豪宅市場暢旺,水漲船高,必然帶動中小型住宅市場上升,從而令民生受損。大家可以見到的是,近期樓市的表現已有過熱的迹象,儼然有九七年樓市泡沫爆破前的陰影,前車可鑑,不容當局再袖手旁觀。
當然,是否復建居屋這個問題事關重大,必須慎之又慎,不能倉促行事。眾所周知,九七年樓市泡沫爆破後,樓市陷入谷底,「負資產」問題嚴重,港府不得不於○二年宣布全面退出居屋市場。如果現在復建居屋,重蹈當年「八萬五」的覆轍,屆時是否又要推倒重來,再度停建居屋?正如不少人指出,政府在居屋政策上朝令夕改,將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打擊市民信心。有學者擔心,政府復建居屋,是想騰出更多公屋單位給有需要的市民,但這個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實在是一大疑問,如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復建居屋極可能弄巧反拙,得不償失。
其實,當務之急並非討論應不應該復建居屋,而是必須正視樓市陷入瘋狂狀態的現象,盡快制訂因應之策。政府昨日公布首三季私人住宅單位供應量,降至只有四萬七千個,創○四年以來新低,同期已施工的單位亦只有五千一百個,按年減少一成三。與此同時,本港過去五個月連續出現零勾地。針對土地供應短缺、樓宇供應大減的情況,有人建議當局應優化勾地制度,包括將勾地的門檻,由底價的八成降至六成;有人則建議設立拍賣「冷靜期」,發展商在勾出地皮後,有權撤銷勾地並取回保證金;亦有人建議恢復定期賣地制度。可惜,當局對這些建議至今沒有作出任何積極的回應。
不難想像,如果一個社會出現愈來愈多置業無門的「無殼蝸牛」,老百姓連「有瓦遮頭」的卑微願望也不能滿足,民怨必然四起,社會將難有寧日。古人說得好︰「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可以說,房屋問題是管治的根本,當局絕對不能再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