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歲的報販劉先生,十年前向朋友頂下上水新豐路馬會投注站一個無牌報攤,多年來靠賣報紙雜誌養活一家,十年來雖間有食環署人員以阻街為由向他提出檢控,但平均只一個月被控一次,未對生計造成大影響。劉強調,他的報攤雖為街邊檔,但並無阻礙行人,十多年來一直在該處經營,可說是相安無事。但今年七月開始,劉遭食環署打壓的夢魘展開。
日捉夜捉 罰款近五千
「唔知點解班食環(人員)成日咬住我唔放!」劉對於該署近月密集式檢控感到莫名其妙及無奈:「七月已經畀佢哋拉咗七次,單係罰款便要近五千蚊,仲未計被充公嘅報紙同雜誌。」劉指,最慘的一日食環署人員五次「掃場」,「每次都要收埋晒所有嘢,佢哋嚟一嚟我就要花成個鐘執嘢走鬼,佢哋嗰日嚟咗五次,搞到我成日都做唔到生意,佢哋咁做即係要趕盡殺絕啫!」
求助區議員 反拖累全街
劉為了逃避食環署的「狙擊」,他要偷偷摸摸做生意,又縮短開檔時間及改為在晚上才開檔,亦嘗試停業避劫,「食環日捉夜捉,搞到我搵唔到食,對我精神好大困擾!」食環署的針對性行動去到七月尾時,劉終不支病倒。「嗰日好大雨,班人都要嚟捉我,搞到我精神好緊張,在檢控期間突然暈低。」劉被送到醫院,醫生安排他看精神科,但劉因工作太忙過了預約時間都沒有看病。
劉向區議員反映事件,結果反拖累全條街的報攤,食環署人員不再只針對劉作檢控,連新豐路上另兩個報攤亦相繼遭殃。在酒樓門外開報攤超過二十年的張小姐向記者展示食環署發出的檢控通知書,一臉無奈地表示,署方的執法行動明顯比以往多,「班食環署人員連車都未停定,就已經衝落車拉人,我哋要同佢哋鬥快收埋啲報紙,如果唔係會畀佢哋充公晒,血本無歸。」另一報攤職員鮑女士則說,食環署人員每次一行四人行動,她得一個人,未及收拾,八十本雜誌及七十份報紙即場被檢走充公。食物環境衞生署回應事件,指由今年首六個月,署方接獲十四宗關於新豐路三個報攤的阻街投訴,但由七月中起至今署方已接到四十宗同類投訴,故須加強執法。發言人續稱,新豐路人流甚多,三個報攤對公眾造成嚴重阻塞,因此署方必須加強執法,以遏止違規情況。
議員狠批檢控構成騷擾
不過,協助劉的立法會議員陳克勤狠批,食環署的處理手法大有問題,「如果投訴數字突然飆升,就應研究有關投訴的性質是否具針對性或另有目的,如不假思索便執法檢控,可能會成為『有心人』打壓別人的工具。陳直斥,署方的檢控具騷擾性,亦欠人情味,製造失業之餘亦會引起市民不便。他指出,街頭報攤問題和中區擦鞋匠問題相似,建議對一些歷史悠久的報攤,應發牌管理,「如果佔用路面太多可要求他們縮細經營範圍,而唔係趕絕佢哋。」
街坊抱不平斥涼薄
新豐路報攤遭到食環署瘋狂檢控,附近的街坊亦為報攤大抱不平,指報攤不但無阻街而且便利居民。他們更指摘政府不了解居民生活所需,處理手法十分涼薄,認為向報販發牌才是上策。
完全唔覺阻街
新豐路上的三個報攤,兩檔位於一家酒樓門口,一檔位於馬會投注站附近。在區內住了廿年的街坊劉先生稱,完全不覺報攤阻街,更稱這些報攤經營多年,居民早已習慣。他說由於便利店沒有馬報出售,所以他要到報攤買馬報:「如果冇咗(報攤)會好唔方便,政府應該畀個牌佢哋,等佢哋繼續經營。」
「如果係阻街,廿年前就應該取締佢哋,唔係依家先去攪亂檔。」街坊岑女士亦指,三個報攤已成為新豐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食環署加強執法等如趕絕檔主,「冇咗(報攤)唔知點算」。「我阿媽好大年紀,每日都喺酒樓門口買份報紙先上去飲茶,如果報攤畀政府收咗,佢就要行一大段路先買到報紙,非常唔方便。」
濫權欺老弱 屢見不鮮
食環署執法經常被轟欺善怕惡及濫權,過往發生過多宗令人髮指的事件。最叫人記憶猶新,首推今年農曆新年,一對在西環以售賣煨番薯維生的母女,在街上叫賣期間遭食環署小販管理隊票控及拘捕,雖然有不少圍觀途人代為求情,更有人願意代交罰款,但小販管理隊卻充耳不聞,結果引來二百多名市民圍觀及指摘,最後兩母女被帶走,臨上車前一名熱心市民更奉上一百元予兩母女,場面感人。
擦鞋匠事件激民憤
另外,今年三月一個在西環經營了三代的書報攤,遭販管隊針對式掃蕩,於四十分鐘內巡查五次,經營報攤的母女在一個月內先後接獲兩張告票,針對式的執法亦引起街坊不滿。引起最大回響的,則數食環署於今年中以無牌經營為由,發告票趕絕中環一群自食其力的擦鞋匠事件。中西區區議會在七月中通過向區內擦鞋匠發小販牌照的動議,要食環署讓他們在戲院里繼續經營擦鞋生意。
圖:馮溢華
文:任方、李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