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釋放工廈潛力兩不討好

【本報訊】政府正式宣布鼓勵業主重建或改裝舊式工業大廈的一籃子方案,包括擬將強制售賣非工業區工廈重建的門檻降至八成業權、引入「按實補價」及定息分期的補地價制度,以及免收更改土地用途豁免費用等,但限業主需於三年內申請,並分別要於三年及五年內完成改裝或重建。不過,新政策卻兩面不討好,商界質疑三年期太短,又未有為簡化申請手續設立部門協調機制;文化界則擔心計劃「好心做壞事」,現時可用平租偷偷租用廠廈的藝團會被大幅加租甚至迫遷。

本港目前約有一千一百幢位於非工業區的工廈,因現有制度及政策問題而未能地盡其用,《施政報告》宣布提出四項新措施(見表),但只在明年四月一日起的三年內有效,而獲批准的重建項目須於五年內完成,整幢改裝項目則須在三年內完成。地政總署會成立特別小組,負責處理有關申請。

限業主三年內申請 三至五年完成

消息人士指,政府認為現時不少工廈因地契規限及補地價問題,只能私下改作非工業用途,故相信新方案條件吸引,設定三年限期可確保短期內有效果及強化業主加緊活化工廈的動力,又相信地政總署成立專責小組後可加快處理申請,但不排除仍會有業權分散的工廈因「傾唔切」而未能受惠。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歡迎政府終於正視問題,但認為美中不足,未有提及簡化手續及設立跨部門協調機制。近年積極購入東九龍工廈的第一集團控股,其董事霍偉良則對此表示歡迎,並透露旗下九龍灣理智中心原計劃拆卸重建甲級商廈,現兩手準備,或改為翻新上址,估計一旦落實將可省卻近二億元補地價金額。

會德豐地產(香港)董事黃光耀稱,活化工廈細節出台,其中重建補地價可分期,相信旗下正待補價的香港仔香葉道項目能加快發展。宏安地產代理助理總經理楊桂玲指,活化工廈對市場有好處,有助加速市區重建,改善市容,並可增強中小型發展商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