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因為曾蔭權早早就閂上紓困的大門,他揚言今次施政報告的主題,將是發展六大產業,不會派糖。港府高官也你方唱罷我登場,近日不斷唱好本港經濟形勢,指在隧道中已見到曙光,為不派糖辯護。
其實,本港經濟是否已經復甦,曙光是否再次光臨,基層市民最有感受。勞工及福利局公布去年的貧窮指標,在二十項指標中,青年待業待學、失業率、因傷殘或健康問題領取綜援人數,以及低收入單親家庭等四項指標更趨於惡化,總共有十六萬多戶家庭無工開,逾十九萬戶家庭入息低於每月三千七百元的平均綜援金額。要知道,這是官方的統計數據,通常有粉飾太平之嫌疑,而且這是去年的滯後數據,尚未完全反映金融海嘯的影響,今年的情況肯定更加糟糕。
就在高官鼓吹「曙光論」之際,港府公布最新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五點四,仍然居高不下。其他數據亦令人無法樂觀,如青少年失業率創下四年新高,申領交通津貼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七成八,跌入綜援網的市民持續飆升。近日,政府多個部門被踢爆外判員工被減薪高達一成五至一成七不等,顯示大部分打工仔仍在忍受凍薪及減薪之苦,甚至是打破飯碗的風險。事實在在證明,金融海嘯餘威仍在,後遺症將長期發作,市民還在黑暗的隧道中掙扎,不知何處才是盡頭。
中小企業同樣是死氣沉沉,不見曙光。有業內人士指出,歐美市場持續萎縮,定單較以往減少三至四成,信貸門檻又高,不少急需貸款應急的企業未能借錢周轉,只能吊鹽水,過一日是一日,不排除在「十一」之後,將再有大批企業倒閉。本港學者也提醒港府,熱錢不斷流入股市及樓市等投機市場,這只是表面風光,但其實就業狀況及營商環境並無大改善,一般市民未有受惠,更形容本港經濟「現時仲喺谷底,爬極都爬唔到上嚟」,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在實體經濟未有實質改善之下,本港金融市場近月出現的強勁反彈,不過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是難以持久的。更何況,只有少數人能從近一輪金融市場的反彈中得益。關注基層組織直言,受金融海嘯影響,本港的貧富兩極分化拉大,出現「有錢人愈有錢,窮人愈窮」的狀況。他們指出,已不奢望港府派糖,但願能派兩斗米應付基層的基本需要。
基層市民及中小企仍在為生存苦苦掙扎,港府卻以發展所謂六大產業為由,拒絕雪中送炭。且不論六大產業是否如十大基建一樣淪為紙上談兵,就算有一日落實,最終亦只會令私營機構受惠,對失業人士及基層不可能帶來甚麼幫助。
上述調查亦顯示,對於港府拒絕派糖紓困,兩成受訪者批評港府漠視民間疾苦;兩成八認為港府所謂以民為本是口惠而實不至;另外亦有兩成八不滿施政報告空談六大產業,沒有具體措施紓解民困。可見市民對港府不派糖是如何的失望。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作為執政者,理應心繫蒼生,以市民之苦為苦,以市民之樂為樂,而港府雖然口口聲聲「以民為本」,實際上卻恰恰相反,既昧於現實,又脫離民眾,難怪施政報告尚未出籠,已是一片喝倒采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