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高官不知民生苦 猶唱經濟現曙光

曾幾何時,港府高官還在哀嘆金融海嘯深不見底,不料轉眼之間,他們的情緒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由極度悲觀轉為盲目樂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近日均斷言金融海嘯已經結束,本港「在隧道的盡頭已見到曙光」。看那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彷彿金融海嘯不曾發生過一樣。

港府高層此時高唱「曙光論」不外乎有兩個目的,一是貪天之功為己有,掩蓋自己的無能。自金融海嘯發生後,港府雖然姍姍來遲地提出「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救市方針及中小企特別信貸保證計劃,但被批評要麼是畫餅充飢,要麼是口惠而實不至。不過,得力於全球各國強力救市,金融海嘯最困難的時期已然過去,近月熱錢大量流入本港樓股兩市,港府不失時機地採用移花接木之術,將金融市場的表面風光吹噓為港府的救市政策見效,往自己臉上貼金。

二是曾蔭權下月將發表施政報告,他已事先張揚不會派糖,而將集中精力推動所謂六大產業。由於不派糖言論引起基層市民強烈不滿,於是高官們紛紛走出來唱起「曙光論」高調,為不派糖政策辯護,企圖製造樂觀情緒,麻痹市民神經。

可惜,港府的如意算盤打不響,「曙光論」非但未引來掌聲,反而是劣評如潮。在日前倫敦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上,多國財金官員及專家與港府唱反調,指現時斷定危機結束言之尚早,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還在延續。本港經濟學家亦指出,美國「印銀紙」是金融海嘯的後遺症,多個國家的財政將出現龐大赤字,本港受外圍影響,逐漸出現資產泡沫及高通脹,為長遠經濟埋下隱患,一旦美國聯儲局加息,可能令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而香港無可避免地跟隨加息,樓市旺景極可能曇花一現。

本港市民對「曙光論」同樣嗤之以鼻。「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兩成九受訪者批評有關官員欠財經知識,錯估形勢;兩成七斥故意吹噓掩蓋真相,誠信有問題;更有兩成二市民批評高官不理民間疾苦。在對香港經濟形勢的判斷上,一般市民與港府高官的認知、感受相差十萬八千里,這只能說明官員高高在上,脫離民眾,根本不知民間疾苦。

事實上,儘管香港金融市場在近月強勁反彈,但那只是虛火,一些實體經濟行業如進出口、餐飲及物流仍苦苦掙扎,現時零售業仍需減價促銷,反映市民的消費力仍然薄弱,而且部分行業仍在繼續裁員減薪。在實體經濟仍未改善、失業率勢頭持續向上的情況下,港府輕言危機結束不過是自欺欺人,正如有社區組織揶揄:只見到基層捱到天光,見不到經濟曙光。

更令人擔心的是,最近兩份國際評級報告均顯示香港競爭力及營商環境原地踏步,不僅再次輸給老對手新加坡,而且被中國內地、台灣等地緊緊追趕,可謂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以物業登記項目為例,香港現時需要四十五天,而新加坡只需五天,香港在這方面的全球排名不僅遠遜於新加坡及內地,甚至落在蒙古後面,這簡直是香港之恥。有世界銀行專家對港府當頭棒喝,指若香港無進步,遲早會被其他地區趕過。

上述民調亦顯示,四成六市民認為,香港競爭力止步不前的原因是港府做事欠缺長遠目光;兩成二指香港發展陷於樽頸;一成九稱反映四大經濟支柱受到嚴重威脅。是的,香港現有的四大經濟支柱已被金融海嘯摧殘得搖搖欲墜,所謂六大產業則虛無縹緲,香港的明天一片暗淡,市民憂心忡忡,哪有曙光可言呢?樂觀情緒從何而來呢?

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現時的港府,恰如當年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一樣苟且偷生,混一天算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