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展開施政報告的全面諮詢,由曾蔭權、唐英年及副局長等分別會見各界領袖以及市民,聽取意見,為明年的施政方針做最後的醞釀工作。有趣的是,政府希望諮詢集中於改善經濟的建議,這本來是正統的做法,但過分聚焦於早前經機會所倡議的所謂六大優勢產業,而忽略其他涉及管治、民生及政改的議題,則予人有欠全面聽取民意的感覺。
無論是哪一份施政報告,作為政府指導新一年施政的綱領,都必須向市民交代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升管治水平以及推動民主進程等四個方面,絕不可顧此失彼,這也是中央對特區政府的基本要求。
發展經濟是重中之重,不難理解,尤其是受到金融海嘯的沉重打擊,特區的四大經濟支柱均為重災區,復甦需時固不待言,受到周邊地區及鄰近國家後發先至的強大挑戰,發展滯後的危機逐步浮現,究竟有何良策可以重新上路?市民希望施政報告能有所啟示,以提振信心。
曾蔭權會見二十多位各間院校的學者,多位經濟學教授語重心長地指出,金融監管要嚴格一些,更應走快一步,以免重蹈雷曼迷債的覆轍。金融業是本港經濟的龍頭,經此打擊,信譽恢復需時,影響之下,銀行未來一段時間,只能依賴傳統業務,對於創新產品的發展,不能寄以厚望。
政府以大型基建帶動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應對全球化的挑戰,顯得與時代脫節,亦不符合香港經濟轉型的需要。前年施政報告提出十項基建工程,總開支高達二千五百億元,由於進度緩慢,在拉動經濟增長及創造就業兩大領域成效不彰。面對各界的質疑,乃有六大優勢產業的新倡議,但至今未有清楚解釋可以推動GDP的增長有多大,創造職位有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