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治解碼:羅湖以南 羅湖以北

粵港合作,或者大融合,近期突然成為兩地官員的「潮語」,而在香港的煲呔曾政府裏面,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對此鼓吹得最落力的官員,不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而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

唐唐在提出所謂融合發展觀之後,這幾天因為「前海」發展的爭論(所謂「深圳的中環」),不得不出來再申辯說明。他指出,粵港兩地不合作不是選擇,因為若不合作,即要單打獨鬥,「我看不出香港單打獨鬥的話,在全球一體化的體制下如何維持競爭力」。他認為不合作的想法既不現實,亦不符合港人期望,香港是國家一部分,在一國兩制下有自己的定位及責任。

他又強調,香港並非孤島,不能把市場限死在羅湖以南,否則發展空間有限。而珠三角經濟區域人口逾六千萬,經濟蓬勃,發展潛力龐大,唐唐有信心香港可在珠三角快速平穩增長下分一杯羹。

如此這般的一番高見,可能唐唐自己也不太清楚在說甚麼吧。第一,不要單打獨鬥而要粵港合作,那麼請問香港的定位及責任是甚麼?特別是在粵港合作之下,香港經濟如何定位?第二,香港人其實從來沒有把市場限死在羅湖以南,而是面向國際市場,唐唐乃「工業世家」,不會不知道香港的產品一向行銷全世界,特別是歐美市場吧?第三,珠三角人口六千萬,請問香港如何分一杯羹?

香港當前的最大問題,不在是否單打獨鬥,而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香港經濟的出路在哪裏?也就是如何維持及提升香港競爭力的問題。

唐唐的所謂粵港合作「分一杯羹」,實際上是在香港製造業北移之後,再來一個服務業的北移,將服務業的人才和服務「店」北移,進駐珠三角,而香港這個大後方就甚麼也沒有了,空空洞洞,這叫做經濟空洞化!

或者按照煲呔曾的六大優勢產業,香港可以辦一些私立專上「學店」和私家「醫店」,來服務內地同胞!也就是香港的一切來個「內地化」,而不是「國際化」!這就是現屆香港特區政府的經濟思維吧。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