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界談判可能就快有定論,中外媒體眾說紛紜。總之談判結果必定是妥協,從過往東北和新疆的例子不問可知,中國淪喪的十二萬五千平方公里固有國土絕對沒有希望完璧歸趙。民間怎麼能接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突然縮小為九百五十萬?但是依靠戰爭去光復失土難度極大,否則北京也等不到今天。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印度今天雖是核國家,但中印戰爭的底線還是局部常規戰爭。論常規戰爭的軍事力量,中國較強是不爭之實,特別是在中短程常規導彈方面,解放軍可以拿到一定的戰場主動權。而印度的優勢則在於「地利、人和」,無論中國的鐵路公路怎麼暢通上青藏高原,要解放軍拖着幾千公里補給線,打消耗極大的現代化戰爭,還是犯兵家大忌。如果戰場推進到藏南地區,對幾百萬當地印度居民來說,解放軍絕對是客軍,這仗就難打了,難在政治層面。
即使中國在軍事上取得慘勝,很可能結局是勝而不利,就像當年中印戰爭和中越邊境戰爭一樣,打贏了也拿不回國土,西沙、南沙到今天還是民族之痛。
重大壓力來自國際上,當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支持印度。雖說是自衞反擊戰,但當時聯合國絕大多數成員並不支持中國反擊越南,畢竟是中國大打出手,戰場是在越南國土上。
今天中國軍事上對印度有優勢,但是,決策者不是毛澤東、鄧小平,那是打下江山的馬上天子,一言九鼎,即使打得差強人意,也不用向誰交代,始終大權在握。今天和平時期的五日京兆沒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