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會考又見滿江紅 教育製造失敗者

每年中學會考放榜,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今年也不例外,有十三名考生考獲十優佳績,成為會考狀元,而在總數逾十一萬五千名考生中,有五萬八千多人達到升讀預科的最低要求,但因全港中六學額僅三萬三千個,這意味着有兩萬多名有資格升學的考生向隅。更不堪的是,今年有六千三百多名考生得「零分」,比去年增加二百八十多人。

老實說,成為十優狀元固然十分難得,而在會考中獲得「滿江紅」,沒有一科合格,同樣不容易。如果將十優定義為成功,將零分定義為失敗,那麼顯而易見,在本港的會考制度下,失敗者遠遠多過成功者。事實上,年年會考,年年都有數千名零分生,說本港教育制度「製造失敗者」,一點也不過分。

在一考定終身的客觀現實下,中學會考是莘莘學子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對於狀元來說,他們的前景一片光明,而對於許多捧蛋而歸的考生而言,他們的人生道路就崎嶇、暗淡多了。不管港府如何強調求學不是求分數、會考失敗不等於一世失敗之類的官話、套話,但現實是殘酷的,背上會考零分的烙印,他們難免遭遇世俗的白眼,將來求學或就業都將面對重重的困難。儘管過去不乏零分生蛻變為成功人士的傳奇,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必然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其中的痛苦曲折不足為外人道。

毋庸諱言,教育一直是港府投入資源最多的環節,但令人遺憾的是,港府只知投入,不問收穫,每年只能出產極少數的精英生,同時製造大量的零分生,投入與產出顯然不成比例。如果只是少數考生得零分,還可以解釋為他們不努力,但年年都有數千名考生捧蛋而歸,這就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學生的個人因素,而應該審視是否整個教育制度出了毛病。

其實,港府對教育制度的弊端也並非不了解,因此常高喊改革口號,只可惜愈改愈亂、愈革愈糟。回歸十二年來,教育政策朝三暮四、朝令夕改,一時母語教學,一時語言微調;一時考學生,一時考教師。再加上推行新高中學制以及通識教育等,簡直是風波不斷,煩不勝煩,令學生無所適從,教師壓力大增,家長也被玩得團團轉,誰也說不清楚改革的方向到底在哪裏。不客氣地說,本港教育政策就是瞎折騰。

不妨舉一個例子。在今次會考中,全體考生的中文科二級合格率為百分之七十一點六,較去年下跌一點六個百分點;而英文科二級合格率為百分之六十六點九,亦較去年下跌一個百分點。在母語教學下,考生中英文水準不進反退,這是母語教學徹底失敗的明證。

除了教育政策製造混亂外,影響考生成績的其他因素還有不少。最令人憂心的是,本港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語文水平長期未有起色,最新的基準試評核報告披露,近五成半的應考教師在英文作文卷中「肥佬」,部分連小學程度的過去式及現在式的運用也搞不清,而在普通話測試中,更是笑話百出。俗話說,一流的師傅只能教出二流的徒弟,二流的師傅只能教出三流的徒弟,以此類推,本港的教育制度本來已難以吸引精英人才加入教師隊伍,而當局又遲遲不願增加資源提升教師水準,結果受害的當然是學生。

所以,當我們為會考狀元歡呼的時候,也不能漠視零分生的痛苦,高達六千多名考生交白卷,正是對本港教育制度的嘲諷。難為港府還鼓吹要將教育發展為優勢產業,將香港打造成區域教育樞紐,吸引境外學生,簡直是癡人說夢!

邊個港姐最靚?立即投票!
詳情瀏覽on.cc《香港小姐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