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環文娛中心那種設計,相信是以前市政局年代遺留下來的產物。市政局是一個獨立王國,一旦爭取到地皮,就把自己負責的東西拚命往那裏塞,甚麼街市呀、熟食中心呀、圖書館呀、羽毛球場呀,甚至連表演場地也放在一起。總而言之,就是在一個大的獨立王國下分設各個小的獨立王國,打波的、買餸的、吃下午茶的、看話劇的,殊途同歸!
同一個人,都可能會做以上的四件事,但卻是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裝扮,但就硬是要一鍋煮,那精緻文化就自然受害,買餸的不會介意旁邊有人跳芭蕾舞,但看芭蕾舞的人就會覺得菜市場煞風景。
市政局已被殺,但遺留下來的神奇組合依然存在,雖然在政策上用上許多措施來吸引表演團體,但現實是,結構上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近年香港的大學也投放不少資源在興建新的表演場地,既供校內使用,也給其他表演團體租用作公開演出,城市大學和理工大學都有類似的表演場地,年前白先勇率領其青春版《牡丹亭》演員來港演出交流,就是選用了城市大學的表演場地。
這些場地都是新建的,硬件設備都有一定水準,但問題是這些場地都在大學校園內,外人走進大學校園,往往如入八陣圖,以理工大學那個表演場地為例,除了坐隧道巴在紅磡站穿插而入,就只能坐的士前往,節目完畢後,更不知何處找的士。所以這些大學場地,是有好過冇,但卻不是扶助本地表演藝術發展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