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本港兩名偶像歌手在日本因涉毒被捕後,有關青少年濫藥的新聞不絕如縷。近日,法庭審理一宗駭人聽聞的殺人碎屍案,一名青年電召援交少女,在毒品影響下將少女殺死,再殘忍地分屍及棄屍。另一名少女販毒罪成,但她竟拒絕入少年教導所,而寧願被判入獄,全城嘩然。日前,警方逮捕一名十多歲的毒品拆家,懷疑他被毒販利用。
保安局月前承認,自兩年前開始,本港吸毒人數掉頭逆升,這主要是由於二十一歲以下的青少年吸毒人數大幅增加所致。過去四年間,被呈報吸毒的青少年激增百分之五十七,而年輕吸毒者首次接觸毒品的年齡,平均為十五歲。
一連串冰冷的數字,足證青少年濫藥問題的嚴重,學校如無掩雞籠,紛紛被毒品攻陷。面對嚴峻現實,一向漫不經心的港府這才緊張起來,早前曾蔭權親自擔綱督導反青少年吸毒。而在過去的一個月內,本港保安局官員兩次與深圳公安部門會晤,雙方決定加強情報交流及聯合掃毒行動。保安局強調,打擊跨境吸毒問題是一場戰爭,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
沒錯,打擊吸毒的確是一場戰爭,而且是一場曠日持久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但遺憾的是,港府對青少年吸毒問題一直採取鴕鳥政策,事前麻痹大意,若無其事;事後如夢初醒,煞有介事。無奈大禍早已鑄成,災難已然發生,此時才採取行動,恐怕已太遲了。
多年前,有識之士已經警告青少年吸毒將如傳染病一般爆發,敦促港府正視,但港府沉醉在「二十年來最好」的美夢中,對有關警告置之不理,討論多年的校本驗毒計劃也一拖再拖。港府現在才開始掃毒,不僅錯失了時機,亦令掃毒成本劇增。以正生書院為例,每名學生每月住宿兼學費需要一萬多元,其中八成學生是靠領取綜援金支付有關費用,每年涉公帑逾千萬元。由此推之,即使最保守估計全港有一萬名學生吸毒,每年相關開支亦高達十二億元。若是計及其他年齡群的吸毒者,全港每年戒毒所涉及的費用更是天文數字,這還不包括因吸毒引發的身體受損、援交、殺人、搶劫等其他社會代價。
不知防患於未然,總是臨渴才掘井,這已是港府施政的痼疾,這方面的例子多不勝數。我們可以看到,沙士及豬流感爆發,港府才匆匆發動全城大清潔行動;赤柱塌樹殺人,港府才成立專責小組檢討對策;亡命小巴頻頻奪命,引致民怨沸騰,港府才計劃安裝限速器。雖然說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但港府做事向來只有三分鐘熱度,事過境遷,就將之拋諸腦後。在禁毒問題上,港府會不會故態復萌呢?連掃毒大隊長曾蔭權都承認,掃毒是摸着石頭過河。可見這場反毒戰將有多少成效,能持續多久,實在令人難以樂觀。
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是香港的希望,但本港愈來愈多青少年沉迷毒海,香港還有甚麼希望?孰令致之?表面上,青少年首次接觸毒品大都是出於無聊、貪玩或者受朋輩的影響,實際上是他們缺少家庭及社會關愛,感到孤單,對未來迷惘,對前途灰心,這才在毒品中尋找精神寄託。不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僅指望深圳市幫忙掃毒,只會是治標不治本。
當年,大清王朝昏庸無能,但至少還有一個頭腦清醒的林則徐。放眼今日港府,可還有一個林則徐式的官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