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之前也認為「不可一,不可再」那個宣傳廣告拍得不錯,但和處理濫藥的社工或者濫藥的青少年傾談時,他們就認為這些宣傳效力不大。
一位社工表示,構思這些宣傳片的人,一定是生活和健康正常的人士,甚至肯定是事業有成的人士,他們的心態和現時濫藥的青少年,完全是兩類不同的人,結果就出現設計者認為有用、濫藥者認為靠嚇的嚴重落差。
對任何事情的判斷,都出自一個人的價值標準,所謂代溝,其實就是價值標準的差異。我們一方面認為濫藥不能接受,但在制度或者環境上,仍然容許青少年有濫藥的空間、自由甚至權利,而一味用那些他們認為「靠嚇」的廣告交差,那自然嚇者自嚇、濫者自濫。
濫藥,只是青少年行為偏差的一種,其餘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如失學、童黨、欺凌、盜竊,比比皆是,我們現時的教育制度,對此都顯得無能為力,最難之處,就是改變他們的價值取向,現時的教育形式,我們如何做得到!
一般學校,最多只有一個社工,部分學校連一個駐校社工也沒有,按學生人數來分,能夠起多大的作用?
正生的成功,部分原因是採取隔離式,濫藥生無法和舊有壞分子來往,這就等於截了源頭,便可以去改變他們的價值取向,糾正他們的偏差行為。
香港的教育制度左改右改,就是改課程、改課本、改學制,形式卻沒有改,針對行為偏差的學生,沒有合適的學校來應付,正規學校和男女童院之間一片空白,寄宿學校也只得三幾間,那自然讓正生在今次事件中大出風頭,實際上卻道盡我們教育制度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