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鼻咽癌於香港及南中國地區極為常見,本港每年有近一千宗新症,因徵狀不明顯,不少患者確診時腫瘤已轉移或侵蝕鄰近組織,電療後的復發機會仍達三至四成。復發個案再接受電療的效果未必理想,瑪麗醫院早年研發出「揭面手術」,將整個覆蓋鼻咽的面頰切開,直接切除腫瘤,至今已累積完成三百多宗個案,患者術後的五年存活率近六成半。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吳偉民表示,鼻咽癌是本港第七大常見癌症,男女患者的年齡中位數分別為五十一歲及四十九歲,他遇過最年輕的患者僅得十三歲。鼻咽癌的徵狀不明顯,可能有鼻塞、流鼻血、頭痛、複視及耳鳴等,不少患者確診時,癌細胞或已轉移至頸淋巴核,甚至侵蝕至顱骨底。
早期患者接受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近九成,但後期個案電療後的復發機會則達三至四成。患者初次做電療時,已可能有爛牙、脊椎骨或顱底骨潰爛、聲沙、吞嚥困難及脊髓神經線發炎等併發症,再作電療的併發症會更嚴重,五年存活率亦減至約三成。
術後5日可以口部進食
鼻咽位於頭顱深處,以往外科手術需經上顎骨、頭骨或耳側開刀並進入鼻咽,往往因視線所限難以切清腫瘤。瑪麗醫院廿年前起應用俗稱「揭面手術」的「上頰骨外旋入路法」,將眼睛底下及鼻側的面頰組織切開,令醫生清楚看到患處並施行手術,創傷性較舊手術低,失血量及麻醉劑量亦可減少,術後五年存活率達六成四。在三百多宗揭面手術個案中,並無死亡或嚴重併發症個案。
吳偉民指,醫生一般會沿面紋下刀,盡量減少疤痕,術後五日可開始以口部進食,但部分人或會出現牙關緊閉,口部無法張開,但重新訓練口肌力量便可改善。該手術只適用於腫瘤大於一厘米、而未擴散至血管及顱底骨的復發個案;若復發腫瘤已擴散,則手術後需配合化療治理。
卅五歲的羅小姐三年前察覺常流鼻血,頸部有不明腫塊,檢查後證實為第三期鼻咽癌,隨即接受電療及化療。惟年半前她的鼻咽癌不幸復發,腫瘤達一點五厘米,慶幸未有擴散,接受揭面手術後無再復發。
記者:陳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