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菩提明鏡:清朝GDP世界第一

中國軍費躍居世界第二,日本最為關注。三禪的觀點是,既然中國的GDP很快就要超過日本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那麼,軍費相適應地排列第二,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GDP不及日本的四分之一,當時,中國人想都不敢想趕上日本。然而如今,日本二○○九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創下戰後兩個紀錄,一是戰後最大跌幅,二是戰後首次連續四個季度負增長,實質GDP換算年率為百分之十五點二負增長,這可能拖累日本今年的GDP還是負增長。而中國「保八」愈來愈見曙光,一增一減,到二○○九年結算,中國將略微超日本,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這是值得深思的。

在超日本後,可能中國真的敢想趕超美國了。既然可以超日本,超美國也不是不可能。事實上,歷史上中國的GDP曾經長期世界第一。大陸出版的《康乾盛世歷史報告》指,一直到乾隆辭世的十八世紀末,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量所佔的份額仍超過整個歐洲五個百分點,大約相當於英國的八倍、俄國的六倍、日本的九倍。那時美國剛建國無比較基礎。同時,中國GDP在世界總份額中佔到將近三分之一。今日的美國,雖然以老大自居,但它在世界GDP中所佔份額還遠不到三成。德國史學家指,中國那時「在整個世界經濟中即使不是中心,也佔據支配地位」。

由於居世界第一,清朝盛世之時,自負自得,而由衰至盛難,從繁榮走向衰敗卻極易。更為主要的是,中國的農耕社會在制度上輸給了開始工業化的歐洲,中國一敗就敗了一百多年。現在,中國人不再仰人鼻息,完全有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甚麼是復興?甚麼是崛起?就是重做世界第一。可能人均第一還有漫長的路,但經濟總量第一則非遙不可及。而中國為何能重新爬起來,恐怕大家都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