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一名自稱有精神病的男子昨日在立法會公眾席上自殘,令人再次關注本港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不足,多名精神科醫生和關注團體均指出,本港根本沒有投放足夠資源支援精神病患者。他們又狠批當局擬設的精神病患者犯罪資料庫治標不治本,「無知、可笑」,無助解決問題。
現時醫管局已有一個簡稱PFU名單,包括有暴力紀錄的精神病患者資料,病人會分為有傷人紀錄以及有多次傷人或有殺人紀錄兩大類,他們必須由資深精神科醫生診治,由社工及社康護士定期探訪,後者更需按照指定計劃治療和覆診。在深水埗男童不幸遭斬死事件後,政府考慮由醫管局與警方建立一個精神病患者犯罪紀錄資料庫,警方可透過資料庫,了解涉及暴力傷人案件疑犯是否有精神病紀錄。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批評,構思中的資料庫實屬「無知、可笑」,以最近深水埗男童的慘劇為例,肇事兇徒過去並無暴力罪行紀錄,故設立資料庫也沒用,直指構思「只係轉移視線」。他又指精神病病歷屬高度私隱,質疑公立醫院是否可將資料與警方犯罪紀錄互通。
他說,現時精神科醫生會評估患者有否暴力或自毀傾向,並將此類患者列入「目標名單」,故問題癥結是醫生及社工如何有效跟進及監察此類患者的情況。
醫生促撥資源改善服務
有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指,精神科醫生面對最大的困難是病人太多,每次診症只花數分鐘,無法了解病人病情變化,若再不增加資源改善服務,增設該資料庫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提供社區精神健康服務的扶康會區域經理徐群燕則表示,由於資源不足,四名社工要處理一百三十宗個案,即每名社工照顧三十多名精神病康復者,而外國的經驗,理想比例是一比二十以下,促請政府增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