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署頻錯嚇壞受助人

法律援助署旨在協助有經濟困難市民透過法律途徑爭取權益,但處理求助個案時卻被揭發錯漏百出。一名巿民申請法援追討工傷,發現該署多年來寄出的信件經常「寫錯名」、訟費銀碼亦無故加多一個「0」。立法會議員狠批法援署連錯五年,實屬離譜;法律界人士則指有關出錯或會令個案造成延誤,促徹查事件。

阿越原為建築工人,○一年三月不幸因工業意外令頸、腰受傷,翌年六月申請法援索償,訴訟纏繞多年至早前才告完結。不過,追討期間,阿越發現法援署出錯頻頻,早於○四年開始,法援署發出的信件竟一再「寫錯名」,「好多封信佢哋都將個『越』字寫為『城』字,到舊年收嘅信都仲錯緊!」

職員馬虎出錯離譜

接獲多封寄給「阿城」的信件,阿越早已對法援署職員處事馬虎大表不滿。未料,今年四月法援署向阿越發出的文件,又再出錯,訟費金額竟將「$2,500.00」寫為「$2,500.000」,阿越坦言乍看以為要支付二百五十萬元訟費而「嚇咗一跳」。雖然出錯對實際金額並無影響,但阿越直言,該署職員連連出錯,令他信心盡失,「法援署發出嘅文件係咪應該要小心對清楚,啲法律嘢點可以亂咁嚟!」

「人名係最基本嘅資料,每次出信前都要核對,點錯得?啲職員究竟有冇用心做嘢!」立法會議員李慧琼直言無法接受法援署錯漏百出,認為法援署有必要徹查不斷出錯的原因,「人誰無錯?但五年嚟斷斷續續都寫錯事主個名就真係好奇怪,應該要好好檢討。」

資深律師黃國桐指出,大部分法援申請人對法援署文件內容較為緊張屬人之常情,「法律對好多市民嚟講都係遙不可及嘅嘢,佢哋亦都唔熟法律程序,一旦見到法援署連受助人嘅名都寫錯,一定會好驚,同埋唔知點算!」

或影響進度須交代

黃亦質疑法援署接連出錯,或會影響案件進度,「冇人知會唔會因為個名錯咗,搞到搵唔番個檔案,可能遊咗幾個月先有人處理!」黃認為法援署應調查個案是否因此被延誤,給事主一個交代。

法援署發言人承認,職員在開設檔案時錯誤輸入資料,以致電腦複製文件時出現相同錯誤,但強調有關出錯並不影響申請人了解案情進展,以及所簽署的一切文件內容。至於銀碼問題,發言人續稱,「$2,500.00」及「$2,500.000」同樣是二千五百元,但承認負責草擬文件的職員應該要更加嚴謹。

訴訟拖延增工友壓力

手停口停的打工族一旦要循法律途徑追討賠償,追討需時一向備受關注。街坊工友服務處勞工幹事郭正權指出,大部分工友缺乏訴訟經驗,而登記及提交文件等法律程序煩瑣,一旦中途程序有誤,訴訟時間將會一拖再拖,「我見過有個工人索償嗰陣,一星期要上律師樓三、四次,因為成日要請假,連做緊嗰份工都受到影響。」郭又指曾有工友追討工傷訴訟糾纏逾兩年仍未審結,令工友生活與精神壓力大增。

■記者 梁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