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參加了港區全國政協往湖北武漢的考察。
湖北省的武漢市、宜昌市等處於長江中游,歷年來都飽受水災之苦。猶記得十年前湖北省出現多次大型水災,武漢關水位更一度升到二十九米。數年後,武漢市政府為根治問題,下令把沿江地區的河床挖深,又把沿江的碼頭設施全部拆卸,建設起一道全長三點四公里的海濱長廊,即為武漢市聞名全國的「武漢江灘」。
在江灘還未興建以前,當地還是一片荒灘,遍布雜亂的倉庫,堆着許多垃圾、瓦礫。想不到多年來,它被市政府綠化再建設,現在江灘布滿綠色植物,又有眾多文娛康樂場地。據說江灘的總投資額不過七點五億元人民幣,但開放第一年,已經接待了一千三百萬人。
在江灘上,見到有一家大小在散步,母親攜着女兒的手,父親推着嬰兒車,車上是看似剛歲滿的黃口兒;看見有年輕小伙子在等待着佳人,也有其他的望着江河獨憔悴;長者亦難得找到公共空間,跳跳舞、唱唱秧歌,絲毫不怕被投訴。
漫步江灘,不禁有點感慨,或許這種工程只有內地政府才能做到。因為沿江一帶都是發展金融經濟的好地段,要是在香港的尖沙咀或中環,這些地皮都價值連城,都是各大發展商覬覦的肥豬肉。難得武漢市政府甘願發展人文建設而放棄這個機會,實在是少一點政治決心都辦不到的。
有人說這是德政,看到市民在江灘上喜滋滋的樣子,似乎的確是事實,真為當地市民感到高興。這更讓我確信一件事:文化建設不一定需要千金打造,不一定需要富麗堂皇,只要有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市民自由聚集,做喜歡做的事情,自然可以孕育出當地的人文情感和文化氣質,自然成為當地的地標。西九龍能不能這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