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庇護工場鐵閘倒下壓死清潔女工,與兩條治港管道的問題,乍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塌閘壓死人事件似乎再問責也問不到曾蔭權、曾俊華和唐英年,而中央即使再插手香港內部事務,也不會管到更換鐵閘的瑣事之上。不過,觀微知著,也許兩件事真的有不可分離的邏輯聯繫。
有趣的是,塌閘死了人,固然是人命大於天,但畢竟是單一個案,但是輿論反應極其強烈。而治港雙軌、雙軌道的問題,固然是個枯燥的政治問題,但涉及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和憲政問題,絕對是大事,但是社會反應平平。
任何事物的內在邏輯,都是透過表面現象入手分析。顯而易見的是,鐵閘壓死人激起民憤,是官僚問題。有關的鐵閘去年十一月就發現問題了,但是,相關的官老爺化簡為繁、拖拖拉拉,左一個報告,右一個報告,一拖就是半年之久。於是,半個小時就可以搞掂的換鐵閘非要拖到壓死人為止。相關政府官員的官僚作風,是無可抵賴的,但市民大眾見到的還是支吾以對的官僚嘴臉。
如果這件事是孤立的,善良的市民也許會原諒;如果政府做了九件好事,只是一件小事犯錯,當然是很難求全責備。但事實不是,大樹倒下壓死人,招牌掉下砸死人,電梯飛墜傷人,很容易激發市民的聯想。問題嚴重的是,市民透過這些事件的表象,必然會追到一個最要害的問題,就是公務員隊伍的效率問題。原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不是僅為董建華時代的特徵,一心要「做好呢份工」、有四十多年公務員經驗的曾蔭權上場以來,也不過如此。換鐵閘這等小事尚且官僚,怎麼去企求他加快基建,加快邊境開放,加快西九,加快啟德呢?
無能的港官治港,怎麼不逼得中央出手?港人接受中央「送禮」,其實也接受附加在上面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