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應讓林毅夫回台掃墓

當年由金門游水赴大陸,現已成為世界銀行副行長的林毅夫,申請回台掃墓卻被拒絕。台灣要林毅夫為過去的歷史擔待,然走過威權、兩岸由敵對狀態到今天的兩岸關係正常化,台灣的政府對林毅夫卻仍執着於歷史灰暗的一頁,令人失望。

林毅夫三十年前從金門泅水到大陸,以現役軍人奔赴敵營,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乃大逆不道,被視為「叛徒」。過往他的叛徒行為是軍事機密,因此秘而不宣,直到二○○二年林毅夫申請返台奔父喪,在媒體喧騰社會關注下,國防部才以涉嫌投敵罪名發布通緝。

林毅夫從泅水到大陸那一刻起展開了傳奇人生,後來成為中國大陸的農村經濟專家,是國家領導人的智囊,並獲得世界的推崇,成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在國際金融的領域中展現才華。

林毅夫曾應我的邀請在香港台灣工商協會午餐會發表專題演講,分析大陸的經濟發展全貌,台商們獲益良多,親情交錯場面熱烈。

二○○二年林毅夫父親過世,他表達希望返台奔喪的意願,無奈引發台灣內部對其當年「叛逃」之爭議,歸鄉路受阻,為人子無法跪祭於靈前成為林毅夫無限的遺憾。自離家後,多少思鄉情寄託於他鄉中,林毅夫今日的成就已是兩岸中國人的驕傲,今日兩岸關係和緩,台灣也取消了動員戡亂條款,不再視中國共產黨為「叛亂團體」,大陸也不再是「匪區」,而且也過了台灣法律三十年的追訴權,為何林毅夫仍有家歸不得?台灣不應把他定位於叛徒為唯一的身份,剝奪他返鄉祭祖的權利。

往事已矣,不必再執着於國共間過去那一段勢不兩立的歷史,台灣不妨借重林毅夫的國際經濟專家身份為台灣經濟把脈。歸鄉路在台灣民主化之下不應如此地困難,不能再以舊法律舊思維來處理,而應以開明前瞻的眼光為林毅夫開啟返鄉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