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四出問計,想知道有何方法可以刺激消費。
這個其實是老問題,就算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中國也早就意識到消費不足的問題,所以才拚命催谷出口,結果搞到年年大量貿易盈餘,再加上熱錢炒作人民幣升值,令到中國外匯盈餘連創高點,到二萬億美元之譜。
金融海嘯發生後,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牽動力量餘下投資一途。出口連月下降,出現區域性和全球性的貿易萎縮,而且出口視乎對手,中國單方面也急不來。加上美國儲蓄正在上升,這對美國的進口能力再打折扣。中國出口不振,令到消費更形重要,否則中國這樣大的經濟只能靠投資一途,那自然吃力非常。
較早前,本欄也分析過中國消費的問題,指出原因並不單純。首先是中國的人均收入仍然比較低,在第一次財富分配時,工人的薪水收入只有三成多,遠不如公司的利潤所得。低下階層收入偏低,自然令到消費受限制。
至於如何花錢,人民文化因素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如果人民自小受到父母和老師教導,一定要節儉,一定要儲蓄,一切童話寓言,都是儲蓄才有幸福,蜜蜂、螞蟻,全部都是因為勤力、有儲蓄才能過日子。這些自小的教育,就好像遺傳因子一樣,深深植入腦海之中,單靠政府一再呼籲人民消費,也不能立刻改變!
與其無法改變儲蓄的遺傳因子,而工人在第一次財富分配又處於下風,所以政府真的要催谷消費,就為人為到底,乾脆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給予津貼。因為中國大量企業仍然由政府掌控,公司在第一次財富分配中佔了六成多,其實等於政府也佔了便宜。中央政府負債偏低,所以不急於一時平衡預算。
家電下鄉,不必局限那出口退稅限額,再加點津貼,不妨半賣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