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行政版圖將重新規劃,源於馬英九在大選期間提出了台中縣市合併,成為「中部十大幸福工程」的首要政見。馬英九提出的政見還有「三都十五縣」,他主張把台灣二十五縣市重劃為「三都十五縣」。「三都」是北部合併台北縣市及基隆,中部合併台中縣市,南部合併高雄市與高雄縣,另新竹、嘉義及台南各自縣市合併,加上其他十二縣市成為「十五縣」。
依馬英九提出的規劃,整併後的「三都」就是三大直轄市,每個直轄都會中,不但有海、空港及工、農業,還可進行區域內的地方重劃,但同時考慮賦予財稅的權力。三都下設區,以三十萬人為基準,區長採民選的方式產生。
這行政區域的改造工程是台灣自一九四九年後,也就是國民政府遷台後最大的行政區域調整計劃,為何要調整?調整後有何效益?未見馬政府進一步的說明,只怕又要像兩岸的經貿協議落入不明不白的爭議中!
現在三都首先兌現的是台中縣市合併,立即浮上水面的問題是維持競選第一屆大台中地區的市長,依民調觀之,非原台中市長胡志強不可。但台北縣市也要合併,民進黨打算在台北推出強棒蘇貞昌,由於無人可抗衡,胡志強又被選民推出,讓胡志強分身乏術。「三都」才建二都就陷入人事的大問題,可謂未布局就先亂陣。
新的地制法牽動了地方板塊重整,背後也涉及複雜的政治盤算,短短數月的立法過程,總統府主張「政見優先」必須付諸實現,而國民黨則是「選舉利益」至上,雙方相互的角力拉鋸,最後在馬英九的意志貫徹下,完成了地制法三讀更改行政區的規劃。
過去有人提出另外一種行政規劃方法:縱向以中央山脈為界,山脈東為山東,西側為山西;橫向以濁水溪為界,溪以北為河北,溪以南為河南。如此規劃,足以和中國大陸一比高下,真是嚴肅的課題輕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