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才涅槃了三百年

阿旖陀是一個馬蹄形的山,深谷中間的溪流,名為瓦格河(Waghur),河邊青葱滿目、鮮花盛開。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80年,阿育王時代開始,虔誠的佛教徒用了600多年時間,在兩邊高80米的陡峭崖壁上鑿出小路,然後向山裏開山劈石,鑿出29個石窟,連綿550米。這些巧奪天工的石窟,孤懸山崖,遠離煩囂,是每年雨季時供僧人靜修之地。雨季時峽谷的小溪匯聚成河,風景優美。

石窟內部仿房屋建築,用人手挖掘出一塊塊石頭,形成空間。中間留下部分石頭雕刻成12根柱子,形成方陣,支撐室內,再用數年時間打磨平整,形成平滑的牆壁、天花、地面──這就是前堂大殿,這個四方大殿有近千平方米,高約6米,可以想像當年工程的浩大。左右兩邊是一個個挖出來的修行石室,每個約幾十平方呎,可供一個僧侶打坐。大殿之後,是另一個佛殿,中間雕鑿出供桌和釋迦牟尼雕像,正面表現沉思、左面表現微笑、後面表現凝視。腳下雕刻了一對跪着的小鹿,代表初轉法輪之地鹿野苑。兩旁有石頭雕成的觀音大士及蓮花佛,拱門和石柱則雕刻了飛天仙女。過了2,200年,石雕仍細緻清晰。那時候,釋迦牟尼才涅槃了300年,這個雕像一定比較接近佛祖原本的樣貌吧!花開花落,時光荏苒。少壯一彈指,六十三剎那。遙想三藏法師玄奘,當年曾經和我一樣,站在這裏,仰望同一尊釋迦牟尼雕像,真箇是「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項明生